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育大生意第2637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文|曾潇

体育大生意记者

长久以来,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都会受到西方世界的非议,而在中国国内,附和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

不过,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让东风渐盛,一场新冠疫情更是让很多人切身地认识到了中国道路的优越性,东京奥运则进一步戳破了西方世界的诸多神话。

“外国人不重视奖牌”、“中国擅长的项目都是国外不玩的”、“中国体育依赖举国体制”,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论断,经过了本届奥运,这些观点到底靠不靠谱,相信大众已有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民众欢迎体操金牌运动员苏妮萨-李回家

中国霸榜 外媒花样折腾奖牌榜

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表现可谓用惊艳来形容,从一开始就占据着金牌榜首位,直到最后一刻才被美国反超。实际上,中国国内一直在引导舆论淡化“唯金牌论”,并没有主流媒体炒作金牌榜的中美对抗,所以无论是领先还是被反超,民众的主要注意力都还是在体育本身。

但国外媒体却搞起了诸多小动作,用尽各种方法让中国的排位下降,或者让自己的排位提高。美国媒体一贯的操作手法,是摒弃用金牌排序的惯例,而是按照总奖牌数排名,让美国一早就荣登榜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约时报的奖牌榜

而实际上,虽然国际奥委会没有相关的硬性规定,但东京奥运会的官网就是按照金牌排序,法国队报这样的权威专业媒体也是按照金牌排序。

到了欧洲,花样又更多了,干脆有媒体把整个欧盟的奖牌全算在了一起,让欧盟排在第一位。没想到,欧洲大团结的理想在现实中屡遭困境,却在奥运奖牌榜上得到了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媒体的奖牌榜,欧盟位列第一

当然了,作为中国民众,别人怎么折腾奥运奖牌榜还是一笑置之为佳,不宜上纲上线。但是如果要说外国人不在乎奥运奖牌,那从这件小事就足以让这样的论断不攻自灭了。

还有一派说法,干脆攻击中国所获金牌的所谓“含金量”。纽约时报近日刊文,称中国“为了最大限度地拿金牌,政府把重点放在那些在西方资金不足的不太知名的项目,或那些有多枚奥运金牌可赢的项目上”。这类说法,一直被西方媒体传播,甚至国内也有一些支持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约时报抹黑中国体育

首先,这样的说法在道理上就很荒谬。试问纽约时报,敢不敢把美国代表团拿到的金牌按照自己的标准挑出哪些是知名项目,哪些不是知名项目。如此强调平权的西方舆论,却非要为奥运金牌之间争个高下。

退一步,即便顺着这种逻辑,中国队擅长的项目也绝非“别人不玩儿的”。以乒乓球举例,根据美国奥委会的报告,美国本土有1700万人参与乒乓球运动。全美有约250个乒乓球俱乐部,这其中有78个乒乓球俱乐部是能维持盈利的,这一点甚至在中国国内都很可能比不上。

还有像中国队所向披靡的举重,这项运动代表了人类对力量的终极追求,其意义完全不输美国队暂时更擅长、代表人类对速度追求的田径项目,中国举重队甚至收获了一大批国际粉丝,想从根本上去消解这样的项目的存在,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以无论怎么看,这样的说法都完全说不通。

当然,我国相关部门的确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上有先后侧重,奥运夺金的可能性也是这种侧重的重要依据之一,但这也只是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中追求胜利的理性选择。

何况,我们也一直在加强各方面的投入,希望取得更多的突破,本届奥运会中国队游泳和田径赛场的亮眼表现就是明证。不知道美国奥委会是否有一天会加强自己在乒乓球或者羽毛球项目上的投入。

各国可能都在用举国体制

要论这类对中国体育诋毁的声音,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数对“举国体制”的攻击。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举国体制。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魏纪中曾在2007年发表文章《“举国体制”究竟该怎么定义》,文章里说:“现在容易把由政府出钱培养运动员的模式认为是‘举国体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借用这样的定义,那么相信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政府都在某种程度上在财务上支持运动员的发展。

例如英国政府就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加大了对体育的投入。那届奥运会,英国队只拿到1枚金牌,据《澎湃新闻》的报道,那之后英国政府痛定思痛,成立了英国体育理事会,专门向体育领域分配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中,有25%是直接的财政投入,另外75%则来自于国家彩票。

随着英国加大对奥运项目的投入力度,英国在奥运金牌榜上实现了强势逆袭。除了2012年作为东道主拿到29金位居金牌榜第三外,2016年里约奥运会英国夺得27金,力压中国位居金牌榜第二,而本届奥运会,英国队拿到22金,位居第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体育理事会官网明确把

英国数字化、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以及国家彩票

列为“资金合作伙伴”

美国体育历来商业化程度较高,坦诚地说,中国的体育改革必然也要向美国模式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完全对体育放手不管,甚至美国政府对体育的扶持一点都不少。

美国奥组委的官网上,声称自己不接受联邦政府层面的财务支持。但这句话的原文是,“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奥运项目不接受联邦政府的支持”,十分拗口且蹊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原文极其拗口且蹊跷

根据美国奥委会公布的财务报告,其旗下有各种各样的项目,有名为“奥运和残奥竞赛”的,也有名为“高水准表现”的,还有“投资项目”。所谓“奥运项目不接受联邦政府支持”,是否等同于整个美国奥委会的运作都不接受联邦政府的支持,值得怀疑。

还有更多的迹象能表明美国奥委会绝不是“独善其身”。美国奥委会的一大资金来源,是来自于美国奥林匹克基金会(UNITED STATES OLYMPIC ENDOWMENT)。这个基金会主要负责帮助美国奥委会进行“投资理财”,取得收益后即可资助美国运动员。自从1984年成立以来,该基金会已经向美国奥委会共计拨付了3.5亿美元。

而这个基金会的第一桶金,实际上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产生的一部分收益被放到了这个基金里。这些收益完全可以算作属于全美和全体美国国民的财富,但却被放到了奥林匹克基金中用于资助运动员,不知道是否应该算“举国体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奥委会官网对该基金会的介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金会的首任主席,同时也是1981年至1984年的美国奥委会主席,名叫威廉-爱德华-西蒙,曾在70年代担任美国财政部部长。

以上种种,不禁让人想起曾经那些有关于美联储的传说,很多人都说美联储属于私人所有,并不接受美国政府的干预。不过,这样的传说已经被川普和拜登两任总统亲手粉碎。

当然,这些迹象只能算是捕风捉影,但也有很多现实情况说明美国体育的发展肯定不可能100%依赖市场。

美国奥委会旗下的训练中心位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该训练中心的前身是恩特空军基地,该市也曾向美国奥组委进行财政支持。还有公开信息显示,美国军方也会向美国奥组委旗下的残奥项目进行支持。

而且,美国奥委会只是整个美国体育的一小部分,大学体育才是美国体育的基石。本届奥运会,有美国著名公立大学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有16位学生运动员拿到了奖牌。接受联邦资助的公立大学的学生参加奥运会,拿到好成绩,算不算“举国体制”的胜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子4X400接力金牌获得者莱-本杰明

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中国体育也需要有“四个自信”

实际上,谈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证明中国体育制度是完美的,更不是要贬低谁,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切理性的探讨也是被欢迎和尊重的,但是,如果是恶意的诋毁和攻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少,我们的体育改革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在竞技成绩和全民健身之间,我们也离最佳的平衡点越来越近。

当然,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我们自身出发,既要参考国外的经验,但更不能迷信西方的论述。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是永远都要坚持的原则。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体育人要时刻记在心上。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