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如今"泯然众人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时的意气风发,终究变成长大后的"泯然众人矣"。

小时候,学过一篇文章,是王安石写的《伤仲永》,里面故事主人公方仲永小时候很聪慧,是个"神童",可是因为后天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只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并没有太大作为,当真是令人惋惜。

现代社会,也有一个和方仲永相似经历的人,他就是黄艺博"古有方仲永,今有黄艺博",当年那个左肩戴着五道杠,说话带着官腔的少年在长大后也和方仲永一样,没了小时候的光环,平平无奇,这与众人的期盼中的黄艺博相去甚远。

黄艺博为何会"泯然众人矣"?原因或许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少成名 大家眼中的好少年

黄艺博大概是在2011年走红网络的。那个时候,网红还并不流行但他的确算是当年的"网红"。

他出生于武汉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皆是公务员。家庭条件和氛围可以说是很不错的。据说他两岁就会看《新闻联播》,7岁就会读《人民日报》,总之从小就关注天下事,像一个"少年政客"。

他在武汉市滑坡路小学读书的时候,担任班上的班长,他经常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去给武汉市市长和政委写信,提出自己关于武汉市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看法与建议,他提出的见解独到,字也比普通的小学生写得成熟稳重得多,受到了武汉市市长的赞扬与嘉许。

除此之外,小时候的黄艺博在全国各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有上百篇。当年《中国少年报》还专门用了一个版面来为黄艺博做宣传,宣传这个优秀的"五道杠"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的孩子童年都是游戏动画片,可是黄艺博的童年却是浏览时事政治、"审批文件",他的博客中他的照片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官派作风,文字里写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诸如此类的豪言壮语。他的父母认为孩子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有帮助他人、报效祖国的情怀没什么不好。

黄艺博少年时真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样样都好。他不仅经常参加各类会议,他还会去一些公益活动的场所,比如养老院,去帮助孤寡老人。

因为这些积极表现,他获得了很多荣誉,"武汉十大孝星""百名中国优秀好少年"等头衔都是金灿灿的光环,让黄艺博的名声更大了。他走在武汉市的各个地方,大家都认识他,都夸奖他。

年少成名的黄艺博在获得了很多荣誉的同时,也承受了很多压力。其实他可能还没有王安石笔下的少年方仲永一样天赋异禀,他只是个普通人,只是因为自小对政治感兴趣,在网络上名噪一时。他被人们关注,人们觉得小时候就心系天下的少年长大后也一定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才,他背负了太多期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他怎么样

距离黄艺博走红网络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了,时光匆匆,当年的"少年政客"如今也步入社会了。可是黄艺博并没能像人们期许的那样成为一个很出色的人,实现他小时候写下的伟大梦想。他只是一名普通人。

黄艺博后来学习成绩一直平平,高考的时候只考了一个普通的三本院校,与他过去辉煌的履历属实不相符。

其实黄艺博在高考前已经通过了武汉大学马克思学院的自主招生考试,武汉大学甚至愿意为他降低录取分数线,无奈他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最低分数线,遗憾错过。

但后来在大学期间,黄艺博发挥小时候的特长,组织各类活动,主持各类节目,也算是大学里的一位风云人物。

这样的黄艺博放在普通人中间,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不把黄艺博与过去比较,他有着平凡的生活,也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艺博事件"带来的思考

黄艺博的走红发生于2011年,但后来关于他的话题持续发酵。关于他的传说一直在社会流传,关于他的话题也未曾停歇,这里面涉及的是当代教育体制等社会问题,只要黄艺博有新的动向,媒体就会继续报道。

2015年,一则关于黄艺博的后续报道出来了,说是黄艺博把获得的武昌区发的两万元奖学金捐给了湖北省水果湖高中树人教育基金。黄艺博在当时的采访中说他捐的钱不多,只是想让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得到温暖。

我们可以把这种媒体宣传当成一种炒作,可是当时黄艺博也只是一个高中生,他也是被媒体当作了炒作的对象、盈利的工具。从这种角度来看,黄艺博只是网络炒作下的"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艺博小的时候在镜头面前总是很官方的笑容,没有孩子应该有的天真烂漫。久而久之,这成为他面对别人的一种习惯。

那么,黄艺博的"现代伤仲永"的故事又是怎样导致的呢?

第一,"言过其实"。黄艺博小时候也许并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出色。当年的黄艺博可能只是一个对政治新闻很感兴趣的孩子,比旁人多了一份特殊的兴趣爱好,却被他的家长老师乃至媒体夸大,他写的博客被他的父亲改成了关心家国天下的言辞。

那些网络媒体对他不负责任的吹捧,看似是为黄艺博涨人气,却不想黄艺博在这些吹捧中变得浮躁起来,在众人的称赞中迷失了自己,以至于在网络走红后的好多年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了那些虚名上,当今社会,高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最好的出路,只有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黄艺博家庭教育有问题。小的时候,黄艺博关注时事政治,在他父母看来是天赋,是比其他孩子成熟的表现,他们为此很骄傲。他们支持孩子写官样文章,接受采访时打官腔,他们这种教育方式无异于揠苗助长,颇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感觉他们有些爱慕虚荣。这种教育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出真正出色的孩子。家长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自然会影响到孩子。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

还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情缺乏兴趣终归是做不好的。一个孩子不可能真的不贪玩,小时候的黄艺博或许真的比别的孩子多一份兴趣,可是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下,他的兴趣可能在"装模作样"中消磨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另一个人,就是黄艺博当年的同学"不屑弟"。他因为在镜头下做出了不屑的表情,被网友如此戏称。

对比黄艺博在镜头下的故作姿态,这位同学的表情虽然不好看,却是孩子的真性情。令人感慨的是,这位"不屑弟"后来考进了我国著名的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与黄艺博现状对比,令人深思。

黄艺博的成长道路缺少了童年的天真快乐,也没有青少年时期的青春叛逆。他一直承受着被光环围绕的压力,被大家目光环绕的焦灼就这样一直伴随着他,小小的年纪承载着太多的期待他在外界的关注下被迫长大,被迫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因为黄艺博现在的平平无奇说他"泯然众人"了。其实,与其说他被淹没于人海,还不如说是大家把他归还于人海。毕竟,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好。

不过黄艺博如今也是刚刚毕业,踏足社会不久,现在就给他下定义说他"泯然众人"也许为时过早。他的未来还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希望他不要像小时候一样被名利压的活得不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