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公交地铁等通勤成本几乎居全国之首?深圳市发改委近日答复市人大代表张汉青建议时透露,与北上广城市相比,深圳公共交通运营补贴和票价优惠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通勤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费用相对偏高。

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借鉴北京、广州等城市的经验,研究如何加大对通勤乘客费用的优惠力度,切实提升坪山、松岗、沙井等公交服务水平相对片区服务供给,进一步提高轨道接驳公交线路比例,加强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相互融合。

  • 现状

原特区内工作、原特区外生活,通勤成本一般较高

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家住龙华,工作在景田,一天往返的交通费要14-15元。(地铁:龙华站—莲花北站,单程交通费约5元;转公交:莲花北站—北大医院站,单程交通费约2-2.5元),每月正常工作日的公共交通费约320元;有些家住龙岗、坪山等地,工作在福田、南山的人员则上下班通勤成本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深圳的公交地铁等通勤成本较高,根据现行的城市发展格局,在原特区内工作、原特区外生活的工薪一族占比较多,人才安居房也是原特区外偏远居多,公共交通费用占每月收入的比例较大。

全市轨道接驳公交线路比例,现已提升至71%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介绍,每年会同各辖区管理局、各公交经营企业及第三方研究机构分上下半年批次组织开展公交线网优化工作,重点对深圳低效线路、轨道重叠线路及公交集中走廊同质化严重线路优化调整,置换公交运力,增加原特区外运力资源供给,切实提升坪山、松岗、沙井等公交服务水平较弱片区服务供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6月24日,深圳黄贝岭地铁站附近,排队准备乘坐公交车的市民。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同时,深圳不断加强轨道接驳,目前轨道接驳公交线路比例已提升至71%,覆盖全市88%的建成区。

深圳现行的公交地铁票价实施标准

  • 公共汽车票价

(1)一票制票价,全程11公里内(含11公里)线路2元/人次;全程11-18公里(含18公里)线路2.5元/人次;全程18-28公里(含28公里)线路3元/人次。

(2)分段制票价,超过28公里的线路,起步价2元/人次,可乘坐11公里,之后每乘坐2.5公里递增0.5元/人次,收费上限10元/人次。

(3)快速公交票价,原则上实行一票制,票价为实际运营里程乘以0.22元/人公里,收费上限10元。

  • 地铁票价

地铁票价实行计程票价制和“递远递减”的制定原则,票价标准为:起步价2元,起步公里4公里,此后每1元可乘坐4、4、6、6、8、8公里。即:4-8公里3元;8-12公里4元;12-18公里5元;18-24公里6元;24公里以上的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8公里。

  • 代表声音

深圳可参考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做法,由政府给予运营成本补贴,降低公交地铁收费标准,并根据城市实际通勤人员的流动数据或调研结果,规划合理灵活的公共交通路线,让公共交通切实成为一项惠民工程。 ——今年深圳“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张汉青提出建议
  • 优化

将借鉴他城经验,进行换乘优惠方案优化

据介绍,深圳现行公共汽车票价于2007年12月1日制定实施;地铁票价于2004年试行,2011年正式实施。除特殊群体的乘车优惠外,普通乘客乘坐公共汽车,票价3元以下(含3元)实行8折优惠;3元以上6元以下部分7.5折优惠;6元以上部分6.5折优惠。普通乘客使用“深圳通”卡乘坐地铁,享受票价9.5折优惠。不同公交线路或公交与地铁之间换乘在上述票价优惠的基础上予以换乘优惠0.40元/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0月24日。深圳地铁4号线三期。观澜市民乘坐深圳地铁4号线三期新线路。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深圳市发改委介绍,公共交通票价与北京、上海和广州城市比较,公共汽车票价比广州高,与北京、上海基本相当。地铁票价与广州相同;地铁起步价低于北京、上海,里程价高于北京、上海。与北上广城市相比,深圳公共交通运营补贴和票价优惠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通勤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费用相对偏高。

为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的公益性,深圳市发改委表示,赞成代表提出的“由政府给予运营成本补贴,降低公交地铁收费标准”的建议。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借鉴北京、广州等城市的经验,研究如何加大对通勤乘客费用的优惠力度,并进行公交线路换乘优惠方案的优化,研究探讨延长换乘优惠时间和换乘优惠阶梯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待条件成熟时按程序制定实施。

将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等,不断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线网布局,优化重要交通节点设置和方便衔接换乘,落实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分工,提高公共交通保障水平,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是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表示,下一步将借助大数据分析,准确了解市民出行OD数据,掌握各个片区之间的出行期望线、公交供给-需求匹配程度等信息,通过新开、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社区微巴、高峰专线、互联网定制巴士等,丰富公交服务品种,不断改善市民末端出行条件。

构建原特区外重点客运走廊沿线及轨道站点周边公交换乘枢纽站,支撑区域公交线网结构优化调整,建立分层次一体化的公交组织网络,提升线网的整体运输效率。加大原特区外客流出行强度较大的居住社区、工业园区等地区的公交场站规划与建设力度。

市发改委表示,下一步从发车班次、发车间隔、服务时间等方面,深圳将制定政府主导类线路运营服务计划,并及时跟踪各条线路实际发班及客流变化情况,对客流变化做到快速响应、持续优化,逐渐实现供给服务与乘客需求的高度匹配。

采写:南都记者 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