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沉痛哀悼!两院院士郑哲敏因病去世,享年9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巨星陨落,沉痛哀悼!两院院士郑哲敏因病去世,享年97岁

共和国又一巨星陨落,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对郑哲敏院士不太了解,但你只需要知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年获得者有:袁隆平、屠呦呦、于敏等众多领域精英,而郑哲敏院士的成就,可以和这些伟人的成就并肩,可想而知他在自己领域的地位有多高。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三钱,他们分别是:我国航天之父、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我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我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他们是我国科坛的杰出人物,同时也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大家。郑哲敏院士,就先后师从于“三钱”中的钱伟长钱学森,是他们的得意门生,钱伟长称他为:“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哲敏院士出生于1924年,幼年时受家庭氛围熏陶,养成了勤奋好学、正直做人的品格。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郑哲敏院士并没有放弃求学之路,而是以理工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多说一下,西南联合大学可以说是我国最顶级的大学,它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共同组建的一所学校,师资力量绝无仅有,我们所熟悉的闻一多、朱自清、胡适、冯友兰、华罗庚、沈从文等都在这里教书,这所学校也走出了很多享誉世界的大家,比如: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哲敏院士在1943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到了1946年时,郑哲敏院士回到了清华大学读书。在这一年,他遇到了刚从美国回国任教的钱伟长,在钱伟长的课堂上,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近代力学理论,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郑哲敏院士成为了我国唯一一名“国际扶轮社国际奖学金”获得者,钱伟长亲自给他写推荐信,推荐他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

一年后他顺利地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接着又成为了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学成之后,郑哲敏一心就想要回国,参与建设祖国。但是回国之路哪有那么容易,他受到了美国的阻挠,两年之后才最终回国。

郑哲敏院士有哪些成就?

郑哲敏院士有哪些成就?

郑哲敏院士早年从事的是热应力、振动与水弹性力学、地震工程力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话说在1956年1月份,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当时郑哲敏院士就是力学研究生的首批成员,担任弹性力学组组长,研究水坝抗震,他在力学研究所一待就是近6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60年,当时力学研究所的操场上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爆炸。当时的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预见到了一个新学科,并把这个学科命名为:爆炸力学

钱学森觉得郑哲敏非常适合开创这个学科,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他。要知道郑哲敏在此之前,作为一个学者,根本没有接触过炸药和雷管,但是他还是接下了这个重要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正好是中国正在研发“两弹一星”的项目。不过,国家的当时条件比较落后,尤其是加工工艺,一些极其重要的零部件很难制造出来。比如,我国缺乏万吨水压机,无法将加工工艺提升上去,而郑哲敏院士则认为:既然爆炸能够瞬间产生巨大冲击力,那为何不用爆炸来炸出所需要的零件。

就这样,郑哲敏院士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始研究爆炸成型的方式。从理论上看,就是将一个钢板放在模具之上,然后再使用炸药进行爆炸,隔着水将爆炸产生的力传递给钢板,使其打造成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操作时,困难重重,郑哲敏团队要攻克一个个的难题,比如:要研究爆炸的时间,要研究爆破时水的压强等,在最开始时,郑哲敏团队遭遇了不少困难,甚至直接将钢板炸得稀巴烂也没有成型,虽然有些成型了,但精确度不符合要求,要知道两弹一星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攻克更多的困难。

就这样,经过多轮研究与实验之后,郑哲敏团队终于攻克了这个问题,并生产出能够满足两弹一星所需要的配件。

除此之外,郑哲敏团队系统地建立了破甲射流侵彻的流体弹塑性理论,为我国破甲弹等武器设计、制造提供了崭新理论基础。

缅怀先人

缅怀先人

在美国回国之前,钱学森和郑哲敏院士进行过谈话,钱学森对他说:回去以后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哲敏谈到这件事时表示:当时虽然不知道回国以后能做什么,但自己的想法和钱老一样,如果国家需要,即使去做一个管道工也可以。

事实上,郑哲敏先生的一生,都忠实地执行着这份诺言,“他从来都是以国家重大、急迫的需求为选题方向。”他的学生白以龙这样评价他说。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缅怀郑哲敏院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