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关注,即是传承

接下来,旅游君带你走进

“盘点缙云的省级非遗”(二)

传统技艺

一、河阳古民居建筑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斌

河阳古民居,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镇西1.5公里的河阳村,始建于五代末期,为元代古民居,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7年,“河阳古民居建筑艺术”被正式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国胜

河阳古民居境内南北长500米,东西长730米,总面积0.4平方公里。村中道路呈“四纵五横”的结构形态,以中街为轴形成“一街五巷”的格局。村中有大小祠堂15座,明清及民国时传统古民居1500多间,古庙宇6个,古石桥1座。

村庄94%以上为朱姓,以中街为中轴线聚族而居,呈现出以宗族为纽带的建筑格局。建筑多坐东北朝西南,相互连通。村内池塘、沟渠、水井分布层分明,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宗祠、民居、街巷保持着活态,充分体现了先人在村落选址、院落布局等方面的高超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村落厅堂建筑规模大,类型多。单体建筑设计独特,颇具地方特色。砖雕和木雕艺术特点突出,不仅题材丰富,构件大,而且雕刻的技法和技术都有独到之处,形成儒家耕读文化和农业生活相结合而产生的浙中南村落景观。

二、石雕(缙云石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茂松

缙云石雕是一种传统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唐乾元二年民间艺人雕刻的城隍庙碑,是已知最早的缙云石雕作品。根据不同用途大致可分为:建筑类、用具类、墓葬类和工艺类四种,主要制作石屋、石桥、石栏杆、石亭、石塔、石狮、石牌坊及其他石器雕刻工艺品。

缙云境内凝灰岩资源丰富,它具有色彩自然、质地柔和、初采时容易加工雕刻,风干后逐渐变硬等特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石雕艺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创新,形成线雕、浮雕与圆雕、镂雕相结合的技法和精湛的雕刻技艺。缙云石雕构思新颖,造型别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土布纺织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的传统代代延续。缙云土布纺织技艺十分发达,几乎每家每户的布匹都能自给自足,其历史十分悠久。

土布纺织技艺的基本原理是经线和纬线按一定顺序和密度,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长度尺寸排列进行交织。缙云土布纺织技艺从选料、纺线到上机、纺织,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滚棉,纺线,煮线,浆线,打筒,缨线,收线,穿扣,整经疏线,穿缯,第二次穿扣,制梭,织布。正是这一道道繁琐的工序,才能织出江南记忆,纺出历史传承。

文化是一座城的明信片,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

传统舞蹈

一、钢叉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炜

钢叉俗称“响铃叉”,钢叉舞是流传于缙云一种以钢叉为道具的古老民间表演艺术。主要分布于缙云的壶镇、前路、东方、胡源、溶江、大洋、方川、新建等乡镇,其中壶镇金竹村的钢叉舞最具代表性。

钢叉舞一般由40人组成,其中"幡旗"队20人,舞钢叉20人,表演主要动作有"双手花"、"转腰"、"滚背"、"过腿"、"调车"、"开四门"、"上栲"、"下栲"、"飞叉"等。由于其动作惊险多变、刚猛威武,在"迎案"队伍行街时,往往作为前锋开路。缙云钢叉舞曾应邀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台州椒江元宵大型踩街活动等多种大型活动,深受当地政府和居民喜欢。该项目于2007年被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

一、迎关公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云初

“迎关公案”是缙云百姓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祭祀关公为平台,汇聚民间竞技、歌舞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于2012年被正式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五月十一到五月十三是民间祭祀关公的一个重要日子,壶镇金竹村的“迎关公案”源于明隆庆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当时金竹一带闹瘟疫,村民求于关公,每每灵验,村民为感谢神灵便在这个时候举行祭祀关公。“迎关公案”活动程式主要分:祭旗祀案、请神起案、祈福会案、神龛交界、焚马谢案等五项内容。

民间文学

一、缙云歌谣

缙云歌谣是在民间创作的文学体裁之一,是劳动人民在劳作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压力、鼓舞情绪、抒发情怀、自娱自乐而集体口头创作的歌谣。“缙云歌谣”于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缙云歌谣分民歌、民谣两大类。民歌通常有曲调能唱,以情歌为主;民谣一般只说不唱,以童谣为主。缙云歌谣用缙云方言创作和传唱,其中民歌部分大多用 “孟姜女”、“洗菜心”等民间小调演唱,并以口耳相传的群体传承方式,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

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

一、上宕功夫

位于我缙云县东南部的胡源乡——上宕村,是一个宋朝时建村的历史文化古村,“上宕功夫”因地得名。“上宕功夫”于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宕功夫的棍法种类繁多,有“一枝香”、“手连步”、“头路”、“二路”、“七连步”等,其中以“一支香”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快、准、狠,一招制敌。棍路招式多变,攻守自如,成为该村的看家绝活。

传统医药

田氏传统接骨术

田氏传统接骨术创始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开骨伤医馆于胪膛,于2011年收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田氏传统接骨术是田氏祖传的,以心手合一、手随心动的手法准确复位、固定,辅以秘传方剂的膏丹丸散的传统接骨技术,其精华集中在田氏自创的接骨手法和自制的田氏东方膏药以及一系列汤药、粉剂、洗剂、药膏。主要诊疗步骤:整体辨症、手法接骨、药膏外敷、柳板固定、综合调理。田氏传统接骨术治疗骨伤痛苦少、费用低、疗程短、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具有传统实用性、精练技术性、嫡亲秘传性等主要特征。在社会存续、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