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国办发布最新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函》,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办函〔2021〕79号

体育总局、财政部、国务院港澳办:

你们《关于广东、香港、澳门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请示》(体竞字〔2021〕224号)收悉。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现函复如下:

一、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二、筹备和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经费主要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自筹,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

三、体育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严格预算管理,节约办赛成本,严格控制规模和规格,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组织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国务院办公厅

2021年8月21日

全运会 赛事背后的经济效应

全运会 赛事背后的经济效应

全运会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的比赛项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年前后举行。

前九届全运会由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轮流举办。2001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2011年8月16日,经过三轮不记名投票,天津市获得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办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运会举办之初,并没有与“经济效益”一词挂钩。计划经济管理,政府全额拨款,没人想到这项大型体育赛事还可以“赚钱”。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观念的引入,体育赛事开始了与企业“联姻”的探索,全运会也迈开了市场化步伐。

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开始接受赞助广告,尽管收入仅11.36万元,只占运动会开支的1.16%,却由此出现了市场运营模式的萌芽。

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在广东举行,发行了首张体育彩票,诞生了首个吉祥物,尝试特许商品开发……

全运会的经济体系开始逐步完善。

2021年陕西全运会的赞助赞助体系升级为五大块,各类赞助企业已经达到107家,包括赞助、特许、捐赠以及市区市场开发在内,市场开发总收入达到15.5亿元,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任务50%以上。

全运会在中国不仅是顶级体育盛会,也是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属性的“超级IP”。和“吸金力”极强的奥运会一样,除了赛事本身,也会对城市的经济、建设、旅游、品牌形象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

湾区联合办赛 战略意义的腾飞

湾区联合办赛 战略意义的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15日到9月27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将在陕西省举行,按照惯例,开幕式上会宣布下一届全运会的举办地,并在闭幕式上举行全运会会旗交接仪式。全运会届时将进入粤港澳时间。

回顾历史,粤港澳湾区城市有着浓厚的体育文化基础和丰富的办赛经验。

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承办过2008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以及2005年东亚运动会

澳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承办过2005年东亚运动会

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举办了亚运会

深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湾区不仅赛事承办经验丰富,配套体系成熟,体育展会也独树一帜,如:深圳国际体育博览会,作为深圳体育产业基地的示范项目,2017年首次亮相深圳会展中心,历经5载沉淀,已经成为国内体育展会平台的一支新秀,为国内企业融入湾区体育产业,走出国门提供了资源集合的平台和便利的通道。

综上所述,粤港澳三地无论是从体育产业发展、国际办赛经验还是综合城市能力,对承办2025全运会实可胜任。

粤港澳全运会的举办,不仅代表着国家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湾区实力的体现,2025 我们期待相见!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