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港码头号子”码头工人在装卸货物时为统一动作和节奏发出的呐喊而形成的一种民歌。它是上世纪上海码头工人劳作的号音,见证了上海港码头的历史变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先后成功入选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5日下午,

在定海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

代表性传承人贾志虎

收徒拜师仪式正式举行。

现场,84岁的贾志虎为观众们讲述了自己作为码头工人时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码头号子的过程。“19岁时,我成为一名码头工人,从此我的生活和码头号子也有紧密联系。作为传统民歌,码头号子最早传唱于码头、货场的装卸、抬扛、推拉等劳动场合,唱响码头号子是为了指挥大家统一搬运货物的步伐、动作,它是一种艺术化的劳动指挥号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准徒弟张旻杰向老师贾志虎行拜师礼,一鞠躬、二奉茶、三献花,整个拜师流程遵循拜师传统、也尽显拜师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贾志虎和徒弟张旻杰的相遇并非偶然。作为“上海港码头号子”的项目保护单位,定海路街道致力于该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积极举办多样的非遗宣传活动,并为非遗传承人寻觅继承人。“我们以定期巡演的方式让‘码头号子’进社区、进学校,让社区居民、在校学生更好地了解‘码头号子’。不仅如此,我们还参与到非遗保护的项目中,收集保存‘码头号子’的原声材料和历史材料,帮助传承人寻找非遗继承人,对非遗继承人队伍建设以及梯队保护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定海路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主任杨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大学学习美声专业的张旻杰在社区巡演中对码头号子产生浓厚兴趣,逐渐走进了继承人名单。在街道的沟通交流下,张旻杰决定师从非遗传承人贾志虎,学习码头号子。“不同于美声的学习体验,‘码头号子’是劳动人民的朴质原声,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代表的是一种合力向上、积极奋斗的劳动人民精神,是我们现今年轻人应该学习的精神。”张旻杰表示。

据悉,为保证张旻杰能够定期、有序学习“码头号子”相关课程,定海路街道文化中心特别为师徒二人开辟了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室,进行每周一次的学习授课,帮助张旻杰更好地学习吸收非遗知识。

文字/图片:申佳琦

编辑: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