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酷博特文化出品的《主厨的荣耀》于7月28日上线爱奇艺,目前已经播出五期。节目邀请到三位我国餐饮界顶级大师——蔡昊、董振祥、张勇作导师,32名全国范围内精心挑选的厨艺出众的参赛者通过个人赛、团体赛等不同对战形式,角逐开设自己的餐厅并获得顶级资源加持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多个维度来看,《主厨的荣耀》都是一档有点疯狂的节目。主厨竞技类真人秀并不是国内近些年来的综艺热点,厨艺元素通常与访谈等元素结合起来,鲜少有专注于厨艺竞技的综艺出现。反热点趋势而行之,确实大胆又出人意料。

阵容方面,节目中几乎没有任何流量明星的加持,仅有女爱豆客串支持,全素人专业主厨阵容在当今的综艺市场上近乎是一场赌博。

更何况,这是一档没有所谓爆款元素的,无冠名“裸奔”综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综艺导演似乎都在有意避开“纯粹的看上去很无聊的做菜过程”,模式上追求美食+明星、美食+访谈、美食+音乐、美食+经营等形式的融合。

《拜托了!冰箱》是近年来最火爆的美食类综艺,但节目核心仍然是明星脱口秀,美食只是一个贯穿节目始终的元素。甚至连《拜托了!冰箱》也正在面临综N代的发展困境,希望通过形式上的改变突破瓶颈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曾经出现过一档厨艺比拼的爆款节目:《厨王争霸》,节目流程非常简单清晰,中外大厨上演厨艺比拼,最后决出胜负。

中外名厨的对决是一种美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可看性和趣味性都极强,这使得《厨王争霸》成为央视长青综艺。但由于获胜方永远是中方,赛制上多年如一日没有新意,节目内容是重复性的烹饪的动作,《厨王争霸》渐渐淡出了观众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厨王争霸》的困境也是所有厨艺比拼综艺的困境,单一的赛制、全素人的阵容在当今综艺市场上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组合,于是厨艺比拼类综艺在这几年里几乎不再出现。

然而《主厨的荣耀》迎难而上,并主动解决了厨艺比拼类综艺面临的问题。

精细的赛道分化展现成为主厨的必经之路

《主厨的荣耀》首先拆解了“主厨”的概念。以往的厨艺比拼综艺的参与者虽说是主厨,但在节目中的定位更像厨师,核心竞争力是烹饪。《主厨的荣耀》则明确了“主厨”的概念:一个合格的主厨不仅要有过人的技术,更要有设计菜单、人员调度、食材管理、餐厅风格设计等一系列必备素质。

在这档节目中,主厨更像是一个品牌的主理人,烹饪技术固然重要,但只是主厨素质中的一部分。

于是《主厨的荣耀》极其复杂的赛制设计应运而生,以此来考核32名参赛主厨全方面的能力。节目分8个赛段,分别从四个维度考核参赛主厨:技能、创造力、团队协作、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的五期节目中已经展现了1v1竞技赛、战队组建战以及创造力考核三个赛段。进入到团体赛后,《主厨的荣耀》的独特性也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以往的厨艺竞技类节目中,观众经常可以看到主厨及助手合作完成比赛,主厨负责主要的菜品设计和烹饪,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助手只负责备菜等辅助性工作。整个烹饪过程是为了展现最后的菜品而服务的。

《主厨的荣耀》则完全突破了主厨独自作战的传统,选手们以战队为单位进行比拼,6人合作完成一桌宴席,食评团将从餐桌设计、口味、创意、摆盘、服务等方面对每个战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观众就不仅仅是在观看单一的烹饪的动作,而是全方面了解一个主厨战队在艺术性、主题、创意等方面的考量,食评团的评分过程也从单一的对口味的评价升级为对就餐体验的评价,对于观众来说观感更丰富,可看性也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厨的荣耀》的赛制非常复杂和精细,但同时逻辑性极强,也最大程度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性。对主厨逐渐递进的能力考核也展现了一个主厨的成长之路。同时在这种赛制的推动下,节目着重展现了主厨的性格和能力,而非主厨的烹饪作品。

首先节目中不参赛的选手要全程在场外通过大屏幕围观并发表意见。选手们发言机会增多,个人形象也就可以更轻松地通过他们的发言展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团体赛的赛程也让选手们时刻处在社交关系中,与导师及选手的沟通都会随着赛程的深入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选手形象的刻画。

比如选手王飞作为战队队长,在节目中展现了极强的领导力,能够让战队中每个人的优势都发挥到最大,向食评团进行解说时也游刃有余,获得了队内成员甚至食评团的一致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厨的荣耀》中这种选手之间的社交关系的建立是非常巧妙的。所有的沟通都发生于赛程中,于是这种交流的过程成为比赛的延伸。这使得《主厨的荣耀》更像一个主厨圈微缩职场的展现,节目中观众可以看到最真实的主厨工作状态,以及他们在工作中面临的多重考验。

强调烹饪美学,主题设定上拔高审美

相比一道菜的展现,《主厨的荣耀》更倾向于主题宴席的展现。目前团体战中两轮创意考核均是以宴席形式展开的。而宴席主题的高雅设定也让《主厨的荣耀》成为了一档定义烹饪美学的厨艺竞技节目。

最新赛段中,三个战队呈现三桌名人传奇宴,分别为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晚宴、苏东坡宴席以及罗西尼宴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宴席的主题都是艺术、文学与美食的结合,宴席的呈现也都搭配了相同主题的餐桌设计,比如大董战队从餐桌设计到菜品摆盘都无比贴合苏轼本人的喜好,选手对苏轼也进行了全方面的了解,从而向食客展现了非常详尽的介绍。食客项蝶倩表示自己又学知识又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弘也表示这一餐饭像是一场完整的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罗西尼晚宴上食客们是伴着罗西尼的音乐吃完一餐饭,桌上也摆着罗西尼的菜谱,这让品尝美食成为了一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主厨的荣耀》的食评团会随主题发生改变,比如传奇宴比拼环节的食评团由艺人、艺术家组成,而非前期的美食博主。

食评团对艺术有一定了解,确实能更好地理解并进行点评。比如食评团在点评达利宴席时就会犀利地指出,选手们对达利的了解程度是很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柯蓝对罗西尼菜单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好的厨师就是艺术家。而这也是《主厨的荣耀》在向观众传达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桌传奇宴从主题、形式、配乐、背景知识等方面诠释了高级宴席的艺术价值,完全拔高了厨艺竞技综艺的审美。而这种主题的设定也进一步强化《主厨的荣耀》对“主厨”的定义——一个好的主厨绝不是只会烹饪,更需要丰富的知识面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去丰富料理本身的艺术价值。

《主厨的荣耀》是一档非常难得的有深度、有洞察、制作理念也非常超前的厨艺竞技类综艺,它的制作模式完全区别于其他厨艺比拼综艺,首次触及到了“主厨”概念内核。

这档节目解释了厨艺比拼综艺的落寞——聚焦美食的展现而非主厨本身,造成观众审美疲劳,从而失去可看性;它同时也向“美食+”综艺形式发出挑战,强调垂直于美食领域的重要性。

厨艺类综艺出现这样大胆的创新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希望《主厨的荣耀》以及更多有创新叙事能力的综艺出现在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