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国家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充分发挥水运、民航优势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8月24日 央视网)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大动脉,既支撑着国家社会发展,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交通运输业特别是高铁发展,在笔者看来,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至少发挥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无处不关乎民生福祉

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高铁作为现代化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成果,绝不仅仅是表面看起来的一种交通方式那么简单。高铁建设发展涉及多种技术、多个领域、多类产业。据测算,我国高铁每投入1亿元资金,就可以拉动建筑、冶金、制造等上下游关联产业产值10亿元以上,创造就业岗位600多个。而我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铁运营里程,近年来还在以年均3500公里的速度增长,这有力拉动了对钢材、水泥等基础建材的需求,带动了机械、冶金、电力、计算机、精密仪器等高端产业的发展。高铁建成后,每天有数以千计的列车运行在各个路线上,带动和汇聚着巨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便利群众往来、加快产业聚集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深刻影响和带动了城市格局、人口布局、经济版图的积极变化,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进程。

二是为大众百姓生活造福。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以前百姓想出趟远门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高铁的面世,有效解决了这个困扰了几千年的历史性难题,让百姓可以轻轻松松地“说走就走”。特别是在“基建狂魔”的加持下,中国逐渐把高铁从青藏高原修到了渤海之滨,从东北林海修到了海南椰岛,覆盖了全国92%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快速和成网运行的高铁,极大拉近了时空距离,减少了旅途时间,以前去一个需要坐好几天车的地方,现在几乎都能朝发夕至。高铁除了安全便捷之外,乘坐起来也十分舒适,乘客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在线选座、刷脸核验、无票进站、网上订餐等,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坐着高铁看中国”已经成为广大旅客享受美好旅行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是为脱贫地区加速致富。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也是交通闭塞之处。但只要交通一兴,经济建设一般也会跟着发展起来。比如现在经济发展较好的石家庄、鹰潭、怀化等,就曾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高铁作为现代化轨道交通,能有效地将沿线的脱贫地区与发达地区“联通”起来,把脱贫地区的货物、资源、人力“发出去”,把发达地区的资金、项目、游客“引进来”,促进沿线各种生产要素和消费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汇集聚合,让发达地区辐射带动脱贫地区协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老少边及脱贫地区建成高铁2.2万公里,占同期全国高铁投产里程的80%,使198个县跨入了高铁时代,有效补齐了它们的交通短板,这将为这些脱贫地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动力。

展望未来,中国高铁必将与公路、水路、航空等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一道,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李京桧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8/28/1008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