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大多数的文言文,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都有些晦涩难懂,需要查阅词典字典,才能翻译出它们的准确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并不方便阅读和理解,古人为什么要发明文言文呢?古人日常都用文言文交流吗?

一、文言文的起源

关于文字起源的一种说法,是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提到,神农时期先民以结绳的方式来记事,到了黄帝时期,作为仓颉的史官受到鸟兽脚印的启发,通过不同形状的脚印区分鸟兽,便是文字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的语言文学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根据史学家研究,先秦时期,文言文就已经出现,随着历史的变迁,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才成为了读书人的专用。在后世的演变中,产生了赋、诗、策、词、曲、骈文、八股等多种文体。其中流传下来的经典,就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文言文。

但是,既然文言文和口语的区别随着时间逐渐拉大,并不适用于古人的日常生活,那文言文是如何保存并流传如此之久的呢?

二、文言文的功用

语言和文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着微妙的区别。简单来说,推动语言产生的诉求是有东西要表达,而推动文字产生的诉求是有东西要记录。记录,是文字最初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秦时期,文字被祭司们用来记录占卜结果。他们将代表着一定意义的符号画在龟甲兽骨上,又把它们放在火里烧,观察其上产生的裂纹,通过这些裂纹占卜吉凶,而那时候的事情,就通过这些龟甲兽骨记录了下来。

最早的文字书写工具是龟甲兽骨和刻刀,更高端点的应该就是是丝绸了,这些都是不容易找到,或者说,不容易批量生产的,这也就使得文字必须尽量简洁,含义丰富,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书写材料。因此文言文中有大量多义字、兼词、省略句等。这也就造成了文言文在现代人看来晦涩难懂,需要翻找词典才能理解了。

三、统治者的工具

文字也有它的政治功能,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先秦时期,对文字的掌握被仅仅限制在了贵族的范围,文字是一种“礼”,而“礼不下庶人”,一般人是无法学习文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到了后代,文字也仅仅掌握在统治阶级,也就是地主阶级手中。统治者通过科举,让读书人进入统治阶级,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也正是如此,统治者制定了八股文这类禁锢思想,维护统治的工具。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文字的规则始终严格。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后来白话文作品大量出现,文言文依然大势不去。

四、白话文的崛起

书写工具受限是文言文之所以为文言文的一大原因。因此,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产生与优化,白话文逐渐进入了书籍,并逐渐成为主流。

维护统治是文言文常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而到了近代,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文人们,为了反对封建旧思想,引领了新文化运动。于是白话文乘着书写工具革命的浪潮崛起,又引领了国内解放思想的新浪潮,带领中国和世界接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是文字让我们能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和先民们对话;是文字让我们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连接过去和未来,踏着巨人的肩膀,书写新的故事;是文字让我们受着千年文化的滋养,纵览厚重的历史,有底气称自己为礼仪之邦,泱泱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用的语言是通俗还是优雅,往往决定这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代表着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白话文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代表着解放思想,拥抱世界的进步精神。老子有言:“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便是这中间的空间,文字是否富有底蕴,是否受到关注,关乎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力和生命力。

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中华儿女,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都是我们自己的语言,我们应当保护好,传承好我们自己的文化,才更能创造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