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满目的翠绿,将渐渐地显示大地的五彩斑斓。在这个秋风浩荡、心神舒爽的季节里,我奔着一个名字而来——“醉清风”。

这是一个应景的名字,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空间”,一个环境秀雅的“桃花源”。

醉清风”位于中国油画院大门左侧,它静处一隅,宛如一位内秀、清丽的“女子”。

走进去,迎面是一件精工细作、威仪大气的“龙袍”;左侧并排悬挂着一件件京绣与苏绣,用手轻轻地触摸,一股丝滑、润肤之感自心底油然升起。

正中间是一方茶几,茶香氤氲;后方绣包琳琅满目,美美不同,美美与共;右侧长柜,上上下下、错落有致摆放着不同品类的瓷器,看似实用之器皿,实则生活高雅之藏物。实用、收藏兼具。

看着这些小而精的艺术品,静静地走近它们,用心与其面对面,惊讶地发现艺术品所独具的魅力——它赋予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小物件的价值,带你重新发现生活之美。

吸引我的并非全是小而精的艺术品,还有一件件用料考究、纹样吉祥、色彩浓郁、华美绚丽,由专业“绣娘”纯手工制作的京绣与苏绣。其品式在清式宫廷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面料以绫罗绸缎为主。从纺、染、织、绣,匠心妙手,经纬相交,以一根根丝线,让传统服饰焕发当代风情。

参观完一层,我顺着楼梯拾阶而上,墙壁高挂绣品画,技艺精湛、图形优美、寓意丰富,多为明清、近现代时期的藏品——八仙过海,百鸟朝凤,民间风俗文化等系列作品,令人思接千载。博大深邃的传统文化,抚慰、丰盈今人之心灵与生活。

登上二楼,空间更为宽敞明净、典雅大气。古典红木家具,辅以现代之风,构筑了属于现代人的东方意象之居。

偌大的玻璃窗,映照着窗外白云、红墙、绿树;一束金灿灿的光束直射室内,穿过窗纱,光影摇曳;此刻,静坐品茗,似有清风徐来。望着眼前的绿竹、佛像、香茶、瓷器、典籍,空间里弥漫着“艺术的味道”,更彰显出创办人赵清女士的高雅品格。

我坐了一会儿,特别留意了崖柏与云竹中间一尊宝相庄严、静穆慈悲的佛像,不由自主扪心自问:当下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人,越来越机械化;机械,则越来越人性化。大家普遍离知识(书籍)很近,离智慧很远。静,成为了人生的“奢侈品”。

我们每天睁开眼,各色信息“乱云飞渡”,如何取舍对自身有益的知识,是摆在当代人面前的“新课题”,而它的“法门”,我想乃是一“静”字。多数人无法于喧嚣中“一门深入”,更达不到“于无色处见繁花”的境界。这又令我联想到清代李渔写得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这里虽非“溪山”,但可“且停停”。

往里走,有几间雅房,逐一参观,各具特色。其中一间,摆放各门类书刊,静静地品品茶、翻翻书,只觉灯火可亲,岁月有清欢。

细节,决定品质。二楼大厅茶厅,高垂的白纱帐,触动了我的心灵。一件普通的纱帐,印有书法,顿觉不同。中国文化的“高度和谐统一”,体现在中国文人的慢时光、雅生活与审美趣尚之中,更兼容于拥有千年文化积淀的传统服饰。

尤其近年来,中国风服饰,愈发受到国人追捧。其精湛丰富的工艺,厚重典雅的特色,赋予了传统服饰适中、和谐的外在“情理美”与内在“含蓄美”,彰显了东方风情、人文基调与文化自信。在“和而不同”的新时代、大文化的背景下,激发每一个心怀梦想、追求幸福的人,在工作中装扮属于自己的美丽,在生活中穿搭出属于自己的“味道”……(文/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