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免税、中国中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免税运营商龙头:中国中免股价已经大幅回调。公司公告:2021年上半年收入355.26亿元,同比+83.98%;归母净利润53.59亿元,同比+475.92%。但第三季度国内新冠疫情有所反复,影响了中免业绩。从高频数据看,已经呈现v型反转的趋势(海口美兰机场预计游客数,自8月9日起逐步回暖)。机构预计,第三季度,海南收入减少约35-40亿左右,如果9月份逐步正常,全年海南预计收入在580亿左右,今年利润约107亿。如果明年疫情影响减弱,中免正常利润有望155-160亿,明年动态市盈率估值约30倍。

免税商品因为免除了关税以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相比有税产品,免税商品价格还要低30%。免税行业需要特许经营牌照,中国中免则是唯一一家可以同时经营机场店、市内店、离岛免税的免税运营商。低价格是免税运营商竞争力的直观体现,中免的雅诗兰黛、SK2等产品价格差不多要做到全球最低了。中免竞争力主要来自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规模效应,即使放开免税牌照,对手追赶难度很大。

中免未来成长来自:海外免税消费回流、离岛免税发展。

(1)海外免税消费回流。目前中国的免税市场规模仅为500亿元,但中国人每年在海外的免税购物金额高达2000亿元,仅海外免税消费回流的潜力就有3-4倍的成长空间。

(2)离岛免税发展。未来海口国际免税城和三亚店一期2号地项目将贡献边际增量,预计中免2025年海南免税销售有望超2300亿,其中海口国际免税城营收有望达623亿元,净利润有望达108亿元。预计2025年海南免税销售3000亿目标=2500~2700亿离岛免税销售(其中中免销售2200~2400亿)+300~500亿岛民免税销售。

02

机械、潍柴动力

国内柴油发动机龙头:潍柴动力,近期股价开始底部放量突破。2019年上半年,公司重卡用发动机市占率达到33.2%,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预计未来2-3年潍柴动力在中国重卡市场的占有率将达40~45%。

国家将国六排放标准分为两个阶段,2020年执行6a标准,2023年执行6b标准。重型柴油车满足国六标准的难度很大,技术门槛提升非常多。国六超高的技术难度和较大成本上升(预计单车成增加1-2万元),会加速小发动机厂商退出市场。2017年潍柴在国六技术上率先突破(当时仅有潍柴、玉柴以及康明斯等少数企业突破),潍柴有望受益于2021年柴油车国六全面实施后的市场集中度提升

除柴油发动机市占率提升外,潍柴未来业绩增长点在于:

(1)海外市场增长。中国目前基建速度已经放缓,但海外一带一路地区的基建需求非常旺盛。潍柴发动机已经大量配套的陕重汽和中国重汽,是中国重卡行业海外业务占比最高的两家厂商。因此,相比其他主要下游为国内商用车的柴油机厂,潍柴发动机的周期性较弱,业绩确定性更高。

(2)叉车及智能仓储物流。潍柴收购的凯傲是全球第二的国际叉车巨头、德马泰克是全球第三大的智能物流解决商。2017年全球叉车市场增长了10.31%。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平均拥有叉车量保持在每百万人700台左右,印度/巴西/中国等发展中市场叉车渗透率不及美日欧的三分之一,市场潜力较大。

(3)高端液压件。潍柴收购的林德液压是国际高端液压件生产商,占据全球约5.5%的市场份额。中国高端液压市场规模约为30-40亿美元,几乎被国际液压巨头垄断。林德液压被潍柴收购后逐渐开启中国本土化战略,抢占中国高端液压件市场份额。

(4)新能源动力系统。潍柴氢燃料发动机技术排在全国前列,燃料电池2025年目标收入达到200亿。机构认为:未来五年国内氢燃料车辆保有量有望在2020年基础上(7700左右)迎来十倍以上增长至10万以上。

03

医疗器械、迈瑞医疗

中国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股价也大幅回调。公司公告:2021年上半年收入127.8亿元,同比+20.96%;归母净利润43.4亿元,同比+25.79%。其中第二季度收入同比+20%,归母净利润同比+23%。此外,公司拟回购10亿元自身,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上限为400元/股,高于当前收盘价(323元)约24%。

医疗器械的赛道比创新药要好。研发层面,创新药研发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龙头药企的层叠效应不明显,龙头创新药企和小药企的起跑线接近,新药龙头容易被后来者颠覆。但医疗器械研发往往是螺旋式,技术是改进型进步,龙头的先发优势强,后来者不易追赶。销售层面,创新药卖的是专利,专利到期后各种仿制药蜂拥而至,新药销售就面临断崖式下跌风险。医疗器械卖的是复杂的精密制造系统,器械专利涵盖零部件、系统、算法等多方面,即使专利到期了,也很难去模仿这么复杂的精密制造系统;即使模仿医疗器械成功,但医生熟悉了此前的医疗器械操作系统,需要很长时间去接受新产品,不会出现迅速替代的情况。

创新药的特点是研发难、模仿易,医疗器械则是研发易、模仿难,医疗器械比创新药的生命产品周期更长,壁垒更高。投资新药像“刮彩票”,而器械则像“酿酒”。迈瑞医疗则是中国医疗器械龙头。

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5000亿美元,年增速约5%,欧美日等医疗器械市场以升级换代为主。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304亿元,升级换代需求叠加渗透率提升,推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增速高达 20%,预计2022年国内市场将超万亿元。后续,中国分级诊疗基层放量(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增加)+医疗设备进口替代,将带来行业黄金发展期。

与海外企业相比,迈瑞具有中国市场的工程师红利、快速的需求捕捉和响应能力、流程灵活性等优势,大幅缩短了医疗器械产品的商业化周期,售后服务也更具优势,从而抢占海外企业份额。迈瑞虽为龙头,但在全球市占率仅为3%,在中国市占率仅为9%。未来十年,以成熟产品为参照,机构预计迈瑞医疗在中国市占率将达20-30%,合理市值空间可看万亿。目前,公司产品只涉及生命信息与支持(如监护仪)、医学影像(超声监测)、体外诊断IVD等三个品类,未来还将持续拓展医疗器械的产品线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