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岁的李光耀跨入了新加坡顶尖学府,莱福士书院的大门。之后学习成绩一直制霸书院,但到了高中却出现了一个能在学习上与他一争长短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学院里唯一的女生,在后来与李光耀相携63载的爱人——柯玉芝。他们两人的相识缘于一场考试。李光耀在转入莱福士书院高中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高居榜首,但令他难以置信的是自己的英语和经济学成绩只是第二名。取得第一名的学生叫柯玉芝,一直以来各科成绩都是第一名的李光耀在心里画了个问号,很想认识一下这个超过他的女生。不料李光耀的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在学校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校长指定由柯玉芝给李光耀颁奖,就这样莱福士书院两大学霸第一次见了面。这就令李光耀十分尴尬了,首次丢了第一名的宝座,打败自己的还是一个女生,这让李光耀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把柯玉芝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柯玉芝呢,自然也想着要在所有的科目上全面碾压李光耀,可以说第一次见面的两人,并没有发生一见钟情的狗血事件,有的只是两人的暗暗较劲。为了战胜对手,李光耀学习更加努力,除了睡觉的时候不看书,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要边看边吃。当时的李光耀有一个梦想,就是去英国读书。而去英国进修的前提就是要获得“女皇奖学金”,这个奖学金在新加坡每年只有一个名额。如无意外,“女皇奖学金”的得主,必然在他和柯玉芝两人之间产生,这也是李光耀视其为竞争对手的原因。可惜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新加坡被日本占领,学校也被迫停课,两人一度失去了联系。没过多久见到市面上胶水短缺,李光耀打算找自己的好友杨玉麟一起做胶水生意。没想到在杨玉麟家中,再次与这位曾经的竞争对手相逢。李光耀这才知道,原来柯玉芝是杨玉麟的妻妹。就这样,柯玉芝成了李光耀和杨玉麟生意上的助手。由于两个人经常见面,通过谈话都非常敬佩对方的才情,一来二去两人之间产生了情愫,关系也从竞争对手变成了恋人。但李光耀不知道的是柯玉芝出身名门,父亲是华侨银行总经理柯守智,妥妥的社会名流。而李光耀家庭条件虽然不差,但远远达不到柯家的择婿标准。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发展,李光耀重燃了去英国求学的梦想。恰逢此时二战结束,两人又双双回到了学校。通过努力,李光耀终于在1946年取得了“女皇奖学金”,拿到了英国求学的通行证。离开新加坡当天,柯玉芝来到港口送行,李光耀问她:“你愿意等我3年吗?”柯玉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知不知道我比你大。”李光耀毫不在意地指了指自己:“你看我,是不是看起来比你还大,大家都说我少年老成,咱俩在一起正好互补。”看着站在大不列颠号甲板上向自己挥手告别的李光耀,柯玉芝哭红了双眼。心中默默想着“3年,太长了,我可等不了。光耀你等着,我明年就要到英国去找你。”1947年,柯玉芝成功取得“女皇奖学金”,一路追着爱人的足迹,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相隔1年,两位情侣再次相见,他们紧紧地拥抱着彼此,诉说着1年来的相思之情。同年圣诞节,两人瞒着家人在英国偷偷注册结成了夫妻,随后两人互相鼓励,全力以赴学习法律知识。两年后柯玉芝率先考取法科双重第一荣誉学位;而李光耀也在第三年,拿下第一荣誉学位,而且成绩名列榜首。1950年两人以优异的成绩从剑桥毕业回国。回到新加坡,两人秘密结婚的事情自然无法隐瞒,柯玉芝的父母得知后一时间无法接受。幸好此时李光耀已经当上了律师,这个职业在任何时代都会受人尊敬。他自信满满地来到柯家,向柯玉芝的父母提亲。柯玉芝的父母见到一表人才的李光耀,也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1950年9月30日,新加坡莱佛士酒店张灯结彩,李光耀和柯玉芝在亲人的见证下再次举行了婚礼。李光耀还兴奋地说:“我想和同一个女人结婚两次,不犯法吧?”1952年2月,他们的大儿子李显龙来到人世。此时的李光耀收入并不是很高,好在柯玉芝作为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收入颇丰,可以说这时家里的开销主要靠柯玉兰支撑。李光耀在一所英国人开办的律师事务所工作,老板叫黎觉,这个英国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新加坡进步党发起人。彼时新加坡的总督拥有巨大的权力,虽然也有一个议会,但议员的组成却不尽人意。当时新加坡的议会一共有25个议员,但只有6个出自民选,其余的都是英国政府委派,或者由官员担任。也就是说人民根本没有话语权,年轻气盛的李光耀对这种政治模式非常失望,因此他一直不太喜欢英国政府。他将名字由“哈里李光耀”改为“李光耀”就是很好的暗示。1952的一天,新加坡工会代表和邮差代表来到了李光耀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原来当时新加坡的邮差正在发起罢工游行,原因是他们工资过低,工作又过于劳累,他们要求政府提高待遇,现在正需要一位法律代表,与政府谈判。但由于他们无法支付很高的律师费,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帮忙的律师。李光耀觉得这是一个出名的好机会,就没有在意酬劳多少,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于是他开始作为法律代表带领邮差游行,在街头进行演讲,跟政府谈判。还通过关系找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报社帮忙,在报纸上不断报道政府对邮差的压迫。这时柯玉芝正在家中歇产假,为了支持李光耀的工作,她不辞辛劳,一边照顾孩子,一边为李光耀修改演讲稿,给他出谋划策。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殖民政府最终不得不作出让步,答应了工会提出的全部要求。这件事让29岁的李光耀一战成名,被邮差们称为“人民代理人”,在新加坡拥有了很高的声望。通过这件事也让李光耀意识到了人民的力量,同时加深了对殖民政府的不满,他决定从政,以自己的力量改变新加坡的现状。1954年,李光耀主导组建了人民行动党,在成立大会上他亲自宣布了党章。而人民行动党的党章毫无意外的也是出自柯玉芝之手,除此之外,柯玉芝还组织人民行动党创始人的妻子们,亲自动手缝制党徽。此后李光耀大部分时间都忙于从事政治活动,无暇顾及家中事务。柯玉芝虽然怀有身孕,但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独自一人操持家务,让李光耀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仕途。1955年女儿李玮玲出生,1957年他们的次子李显扬降世,柯玉芝一边需要照顾三个孩子,还要做好李光耀的“秘书”,虽然辛苦,却毫无怨言。1959年,立法议会大选投票,李光耀所在的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议会大选中打败了对手,成为执政党。而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也在35岁这年担任了新加坡总理,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担任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世界上也不多见,更不用说此时距离李光耀离开大学校园刚刚过去10年。李光耀上任后,立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修建社区娱乐中心、废除黄赌毒、妇女平权、降低高级官员工资、发展旅游业等等。这些措施获得了新加坡普底层人民的大力支持,使李光耀威望大增。但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扰着李光耀,就是与马来亚合并的问题。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之前就一直希望能够将新加坡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他一直认为新加坡地小人多,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支撑,甚至当时新加坡的饮用水都需要从马来亚运输。但当时马来亚的领袖东古却根本没有接纳新加坡的意思。原因很简单,他认为新加坡华人太多,如果并入马来亚,会严重影响马来人血统的纯正。此外东古更担心的是华人中的共产党人,一旦让这些人大量涌入马来亚,很可能会对他的权力造成威胁,毕竟他就是靠着残酷镇压共产党,才获得了英国政府的好感。这时一个重量级人物的出现,让李光耀看到了新马合并的希望,这个人就是英国联邦关系部大臣桑迪斯。桑迪斯在英国身份超然,他的话在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政府的决策。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另一个身份,丘吉尔的女婿。李光耀找到了桑迪斯,费尽口舌终于说动了这个政客。有了他的斡旋,英国议会中支持新马合并的议员越来越多,最后成功逼迫东古就范。马来亚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李光耀开始着手处理内部矛盾,新马合并在人民行动党内部也不是人人都支持。其中两位说华语的亲共干部林清祥、方水双就一直反对和马来亚合并,甚至与李光耀已经到了貌合神离的地步。虽然两人极力反对,但毕竟李光耀是总理,手中的资源远远多过两人,再加上新加坡的普通民众都渴望合并,正所谓大势所趋,最终李光耀笑到了最后。此外李光耀还去游说了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并且获得了支持,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此三人联合推行了“不结盟运动”,本质是反对苏联老大哥的意识形态暴力输出,干涉内政。虽然李光耀最终促成了新马合并,但事情并没有按照他设想的方向发展。作为马来西亚联邦领袖的东古一直对李光耀逼迫他就范耿耿于怀,而且东古一直以来就歧视华人。同时马来人人数众多但是多数都比较贫穷,而华人虽然属于少数但却拥有多数财富,这让马来人十分不平衡。马来亚新政府为了限制华人发展开始对新加坡的华商征重税,同时还限制他们往马来亚地区销售商品。同时印度尼西亚也和新加坡断交,在双重打击下新加坡很多商人纷纷破产。李光耀本打算利用合并的机会大力发展新加坡的经济,结果新政府和马来人如此敌视新加坡,处处抵制华人,这让他气愤难平。而此时在新加坡民间也渐渐传出了对李光耀的不满。这段时间应该是李光耀政治生涯中的低谷期,踌躇满志的他备受打击。在这段时间柯玉芝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帮助他走出了阴霾。李光耀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妻子:“我的妻子芝,对于我的持续斗争从来不质疑。对我而言,她是力量的泉源。在评断谁不能信赖方面,她经常准确无比。只要她对别人的看法有所保留,我都会认真对待。”李光耀此时还对联邦政府心存幻想,多次进行演讲想要安抚新加坡华人的不满,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彻底打破了他对新马合并的幻想。马来亚联邦政府对华人的欺压愈演愈烈,他们试图提高马来人在联邦中的待遇,并且鼓动激化新加坡马来人对华人的不满,支持新加坡马来人对抗政府。在新加坡制造了种族骚乱,造成120人死亡、109人受伤。面对此情此景李光耀非常愤怒,他领导人民行动党联合马来亚联邦中的反对党,发起“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运动”,反对联邦政府的种族歧视政策。随着人民行动党的活跃,联邦政府感到了压力。联邦领导人东古不断地向英国政府打小报告,说李光耀企图夺取联邦政权,将马来亚联邦变成华人的天下。英国政府自然不可能允许华人势力做大,于是支持东古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亚联邦。其实在最开始所谓的驱逐威吓成分居多,联邦政府也不想失去新加坡这个优良港口。他们想借此敲打李光耀,妄图使李光耀和他的追随者屈服于联邦政府的统治。可惜他们低估了李光耀,也低估了所有华人。李光耀知道一旦低头,新加坡所有华人必将沦为联邦政府中的下等人,任人宰割。他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在1965年8月9日,含泪在电视转播中宣布新加坡从“马来亚联邦”脱离并独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国。此时柯玉芝再次发挥了其最佳秘书的作用,亲自草拟了分离协议法律文书,其用词之精准严谨令人惊叹,这份法律文书作为马来亚联邦修正宪法的一部分,在联合国记录在案。有了这份法律文书,新加坡人再也不用担心马来政府用切断饮用水供应来威胁他们,因为联合国安理会一定会站在他们这一边,可以说在每一次新加坡发生的大事件中都有柯玉芝的身影,她对新加坡的贡献完全不下于丈夫李光耀。在世人的眼里李光耀光芒万丈,柯玉芝更像是一位传统女性,站在丈夫背后,在家相夫教子。但了解她的人一定知道,在柯玉芝心中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她也曾对丈夫无休无止的政治斗争感到厌烦,只不过她能够为爱情做出牺牲,才能一直默默支持着李光耀,一路陪他攀上巅峰。柯玉芝并不是一个为丈夫命是从的女人,正如女儿李玮玲在书中写到,一次李光耀的短裤松紧带坏了,他要求妻子帮他缝补。这个时候的柯玉芝视力已经退化,再做针线活显然已经力有未逮。当时柯玉芝只是平静地对李光耀说:“如果你这是要我证明对你的爱,那我会试着做。”柯玉芝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就连反抗丈夫都是如此理智。她和李光耀之间从来没有过激烈的争吵,但这种理智的反抗却更具威力。李光耀当政期间正是新加坡最困难的时期,他整天忙于工作,孩子的教育自然就落到了柯玉芝的头上。为了让年龄还小的孩子们在正常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柯玉芝决定尽量在家陪伴孩子,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柯玉芝很少露面,直到三个孩子稍长大后,她才开始陪伴李光耀到外国访问。随着时间的推移,柯玉芝和李光耀的感情越来越深,无论出席任何场合,有李光耀的地方必然有柯玉芝,他们会手挽手一起散步,一起打球,一起忙里偷闲看一场演出。时光匆匆,岁月无情,一转眼来到了2003年。这一年柯玉芝82岁,李光耀受邀访问英国,柯玉芝自然陪伴同行。不幸的是,在酒店中柯玉芝突发中风,好不容易等来救护车将柯玉芝送到医院,可是医院的大夫却对病人丝毫不在意。这下可气坏了李光耀,他一怒之下动用关系将电话打到了唐宁街10号,在英国首相的干预下,给妻子插了个队。这次中风严重影响了柯玉芝昨晚的视力,这对于平时喜欢读书的柯玉芝无疑是一个噩耗,她为了能正常阅读,找来一把尺子作为辅助。她每天都要拿出时间做运动,锻炼身体。李光耀的国事访问,她仍然全程陪同。她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乐观,还幽默地把生活分成“中风前”和“中风后”。柯玉芝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平易近人,跟她相处过的人对她的形容是亲切,友善,有兴致时她会同自己的女性保安谈心,看到女性保安的英文发音有问题,她还会耐心的教导。2008年5月12日的柯玉芝第二次中风,她的头脑虽然保持清醒的,但身体很弱,还感染了肺炎,已经不能下地活动。李光耀俯下身想要亲吻爱人,柯玉芝却说:“你不要离我这么近,当心感染肺炎。”在医院里柯玉芝收到一些桃子,她知道李光耀喜欢吃就吩咐女佣带一个回家,让李光耀在午餐时吃,即便在重病中她仍然惦记着爱人。2008年6月24日的电脑断层扫描显示,柯玉芝的右脑再次出血。医生说她的病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了,李光耀把她接出了医院,希望她在最后的日子里过得舒适,安详。离开医院的时候,医生断言柯玉芝最多还能活几个星期,只能尽量让她感到舒适。但在李光耀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时间被生生拉长到两年多,不得不说这是爱创造的奇迹。在最后的几个月,柯玉芝身体机能衰退,已经丧失了讲话能力。但每天晚上李光耀都会和她聊会儿天,也只有在李光耀来过之后柯玉芝才能安然入睡。2010年10月2日,柯玉芝安然去世,李光耀与她的爱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柯玉芝的葬礼上,李光耀动情地说:“我和妻子自1947年便在一起,超过了我们四分之三的人生。我对她逝世的悲伤非言词所能表达。但今天,回想起我们共度的日子,我要选择歌颂她的人生。我们在一起的 63 年,我有珍贵的回忆。没有她,我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遗体告别的时刻,李光耀放了妻子最爱的音乐,并把玫瑰放入棺中,一次次亲吻她的额头。两人风雨同行63载,相濡以沫,砥砺前行,如此纯粹的情感令人艳羡。面对爱情柯玉芝主动出击,一往无前。夫妻相处时她敢于牺牲,做对方的精神支柱,有适时的依赖却从绝不盲从。当他需要倾听时,柯玉芝就在这里;当他需要温暖的怀抱时,柯玉芝就在这里;当他需要有人牵住他的手给他勇气时,柯玉芝就在这里。

1935年,12岁的李光耀跨入了新加坡顶尖学府,莱福士书院的大门。之后学习成绩一直制霸书院,但到了高中却出现了一个能在学习上与他一争长短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学院里唯一的女生,在后来与李光耀相携63载的爱人——柯玉芝。

他们两人的相识缘于一场考试。

李光耀在转入莱福士书院高中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高居榜首,但令他难以置信的是自己的英语和经济学成绩只是第二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取得第一名的学生叫柯玉芝,一直以来各科成绩都是第一名的李光耀在心里画了个问号,很想认识一下这个超过他的女生。

不料李光耀的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在学校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校长指定由柯玉芝给李光耀颁奖,就这样莱福士书院两大学霸第一次见了面。

这就令李光耀十分尴尬了,首次丢了第一名的宝座,打败自己的还是一个女生,这让李光耀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把柯玉芝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而柯玉芝呢,自然也想着要在所有的科目上全面碾压李光耀,可以说第一次见面的两人,并没有发生一见钟情的狗血事件,有的只是两人的暗暗较劲。

为了战胜对手,李光耀学习更加努力,除了睡觉的时候不看书,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要边看边吃。

当时的李光耀有一个梦想,就是去英国读书。而去英国进修的前提就是要获得“女皇奖学金”,这个奖学金在新加坡每年只有一个名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无意外,“女皇奖学金”的得主,必然在他和柯玉芝两人之间产生,这也是李光耀视其为竞争对手的原因。

可惜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新加坡被日本占领,学校也被迫停课,两人一度失去了联系。

没过多久见到市面上胶水短缺,李光耀打算找自己的好友杨玉麟一起做胶水生意。没想到在杨玉麟家中,再次与这位曾经的竞争对手相逢。

李光耀这才知道,原来柯玉芝是杨玉麟的妻妹。就这样,柯玉芝成了李光耀和杨玉麟生意上的助手。由于两个人经常见面,通过谈话都非常敬佩对方的才情,一来二去两人之间产生了情愫,关系也从竞争对手变成了恋人。

但李光耀不知道的是柯玉芝出身名门,父亲是华侨银行总经理柯守智,妥妥的社会名流。而李光耀家庭条件虽然不差,但远远达不到柯家的择婿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发展,李光耀重燃了去英国求学的梦想。恰逢此时二战结束,两人又双双回到了学校。

通过努力,李光耀终于在1946年取得了“女皇奖学金”,拿到了英国求学的通行证。离开新加坡当天,柯玉芝来到港口送行,李光耀问她:“你愿意等我3年吗?”

柯玉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知不知道我比你大。”李光耀毫不在意地指了指自己:“你看我,是不是看起来比你还大,大家都说我少年老成,咱俩在一起正好互补。”

看着站在大不列颠号甲板上向自己挥手告别的李光耀,柯玉芝哭红了双眼。心中默默想着“3年,太长了,我可等不了。光耀你等着,我明年就要到英国去找你。”

1947年,柯玉芝成功取得“女皇奖学金”,一路追着爱人的足迹,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相隔1年,两位情侣再次相见,他们紧紧地拥抱着彼此,诉说着1年来的相思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圣诞节,两人瞒着家人在英国偷偷注册结成了夫妻,随后两人互相鼓励,全力以赴学习法律知识。

两年后柯玉芝率先考取法科双重第一荣誉学位;而李光耀也在第三年,拿下第一荣誉学位,而且成绩名列榜首。

1950年两人以优异的成绩从剑桥毕业回国。回到新加坡,两人秘密结婚的事情自然无法隐瞒,柯玉芝的父母得知后一时间无法接受。

幸好此时李光耀已经当上了律师,这个职业在任何时代都会受人尊敬。他自信满满地来到柯家,向柯玉芝的父母提亲。柯玉芝的父母见到一表人才的李光耀,也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1950年9月30日,新加坡莱佛士酒店张灯结彩,李光耀和柯玉芝在亲人的见证下再次举行了婚礼。

李光耀还兴奋地说:“我想和同一个女人结婚两次,不犯法吧?”

1952年2月,他们的大儿子李显龙来到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李光耀收入并不是很高,好在柯玉芝作为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收入颇丰,可以说这时家里的开销主要靠柯玉兰支撑。

李光耀在一所英国人开办的律师事务所工作,老板叫黎觉,这个英国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新加坡进步党发起人。

彼时新加坡的总督拥有巨大的权力,虽然也有一个议会,但议员的组成却不尽人意。当时新加坡的议会一共有25个议员,但只有6个出自民选,其余的都是英国政府委派,或者由官员担任。

也就是说人民根本没有话语权,年轻气盛的李光耀对这种政治模式非常失望,因此他一直不太喜欢英国政府。他将名字由“哈里李光耀”改为“李光耀”就是很好的暗示。

1952的一天,新加坡工会代表和邮差代表来到了李光耀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原来当时新加坡的邮差正在发起罢工游行,原因是他们工资过低,工作又过于劳累,他们要求政府提高待遇,现在正需要一位法律代表,与政府谈判。

但由于他们无法支付很高的律师费,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帮忙的律师。李光耀觉得这是一个出名的好机会,就没有在意酬劳多少,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开始作为法律代表带领邮差游行,在街头进行演讲,跟政府谈判。还通过关系找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报社帮忙,在报纸上不断报道政府对邮差的压迫。

这时柯玉芝正在家中歇产假,为了支持李光耀的工作,她不辞辛劳,一边照顾孩子,一边为李光耀修改演讲稿,给他出谋划策。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殖民政府最终不得不作出让步,答应了工会提出的全部要求。这件事让29岁的李光耀一战成名,被邮差们称为“人民代理人”,在新加坡拥有了很高的声望。

通过这件事也让李光耀意识到了人民的力量,同时加深了对殖民政府的不满,他决定从政,以自己的力量改变新加坡的现状。

1954年,李光耀主导组建了人民行动党,在成立大会上他亲自宣布了党章。而人民行动党的党章毫无意外的也是出自柯玉芝之手,除此之外,柯玉芝还组织人民行动党创始人的妻子们,亲自动手缝制党徽。

此后李光耀大部分时间都忙于从事政治活动,无暇顾及家中事务。柯玉芝虽然怀有身孕,但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独自一人操持家务,让李光耀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仕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女儿李玮玲出生,1957年他们的次子李显扬降世,柯玉芝一边需要照顾三个孩子,还要做好李光耀的“秘书”,虽然辛苦,却毫无怨言。

1959年,立法议会大选投票,李光耀所在的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议会大选中打败了对手,成为执政党。

而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也在35岁这年担任了新加坡总理,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担任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世界上也不多见,更不用说此时距离李光耀离开大学校园刚刚过去10年。

李光耀上任后,立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修建社区娱乐中心、废除黄赌毒、妇女平权、降低高级官员工资、发展旅游业等等。这些措施获得了新加坡普底层人民的大力支持,使李光耀威望大增。

但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扰着李光耀,就是与马来亚合并的问题。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之前就一直希望能够将新加坡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联邦。

他一直认为新加坡地小人多,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支撑,甚至当时新加坡的饮用水都需要从马来亚运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马来亚的领袖东古却根本没有接纳新加坡的意思。原因很简单,他认为新加坡华人太多,如果并入马来亚,会严重影响马来人血统的纯正。

此外东古更担心的是华人中的共产党人,一旦让这些人大量涌入马来亚,很可能会对他的权力造成威胁,毕竟他就是靠着残酷镇压共产党,才获得了英国政府的好感。

这时一个重量级人物的出现,让李光耀看到了新马合并的希望,这个人就是英国联邦关系部大臣桑迪斯。

桑迪斯在英国身份超然,他的话在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政府的决策。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另一个身份,丘吉尔的女婿。

李光耀找到了桑迪斯,费尽口舌终于说动了这个政客。有了他的斡旋,英国议会中支持新马合并的议员越来越多,最后成功逼迫东古就范。

马来亚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李光耀开始着手处理内部矛盾,新马合并在人民行动党内部也不是人人都支持。

其中两位说华语的亲共干部林清祥、方水双就一直反对和马来亚合并,甚至与李光耀已经到了貌合神离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两人极力反对,但毕竟李光耀是总理,手中的资源远远多过两人,再加上新加坡的普通民众都渴望合并,正所谓大势所趋,最终李光耀笑到了最后。

此外李光耀还去游说了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并且获得了支持,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此三人联合推行了“不结盟运动”,本质是反对苏联老大哥的意识形态暴力输出,干涉内政。

虽然李光耀最终促成了新马合并,但事情并没有按照他设想的方向发展。作为马来西亚联邦领袖的东古一直对李光耀逼迫他就范耿耿于怀,而且东古一直以来就歧视华人。

同时马来人人数众多但是多数都比较贫穷,而华人虽然属于少数但却拥有多数财富,这让马来人十分不平衡。

马来亚新政府为了限制华人发展开始对新加坡的华商征重税,同时还限制他们往马来亚地区销售商品。同时印度尼西亚也和新加坡断交,在双重打击下新加坡很多商人纷纷破产。

李光耀本打算利用合并的机会大力发展新加坡的经济,结果新政府和马来人如此敌视新加坡,处处抵制华人,这让他气愤难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在新加坡民间也渐渐传出了对李光耀的不满。这段时间应该是李光耀政治生涯中的低谷期,踌躇满志的他备受打击。在这段时间柯玉芝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帮助他走出了阴霾。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妻子:“我的妻子芝,对于我的持续斗争从来不质疑。对我而言,她是力量的泉源。在评断谁不能信赖方面,她经常准确无比。只要她对别人的看法有所保留,我都会认真对待。”

李光耀此时还对联邦政府心存幻想,多次进行演讲想要安抚新加坡华人的不满,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彻底打破了他对新马合并的幻想。

马来亚联邦政府对华人的欺压愈演愈烈,他们试图提高马来人在联邦中的待遇,并且鼓动激化新加坡马来人对华人的不满,支持新加坡马来人对抗政府。在新加坡制造了种族骚乱,造成120人死亡、109人受伤。

面对此情此景李光耀非常愤怒,他领导人民行动党联合马来亚联邦中的反对党,发起“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运动”,反对联邦政府的种族歧视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人民行动党的活跃,联邦政府感到了压力。联邦领导人东古不断地向英国政府打小报告,说李光耀企图夺取联邦政权,将马来亚联邦变成华人的天下。

英国政府自然不可能允许华人势力做大,于是支持东古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亚联邦。其实在最开始所谓的驱逐威吓成分居多,联邦政府也不想失去新加坡这个优良港口。

他们想借此敲打李光耀,妄图使李光耀和他的追随者屈服于联邦政府的统治。可惜他们低估了李光耀,也低估了所有华人。

李光耀知道一旦低头,新加坡所有华人必将沦为联邦政府中的下等人,任人宰割。他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在1965年8月9日,含泪在电视转播中宣布新加坡从“马来亚联邦”脱离并独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此时柯玉芝再次发挥了其最佳秘书的作用,亲自草拟了分离协议法律文书,其用词之精准严谨令人惊叹,这份法律文书作为马来亚联邦修正宪法的一部分,在联合国记录在案。

有了这份法律文书,新加坡人再也不用担心马来政府用切断饮用水供应来威胁他们,因为联合国安理会一定会站在他们这一边,可以说在每一次新加坡发生的大事件中都有柯玉芝的身影,她对新加坡的贡献完全不下于丈夫李光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世人的眼里李光耀光芒万丈,柯玉芝更像是一位传统女性,站在丈夫背后,在家相夫教子。但了解她的人一定知道,在柯玉芝心中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她也曾对丈夫无休无止的政治斗争感到厌烦,只不过她能够为爱情做出牺牲,才能一直默默支持着李光耀,一路陪他攀上巅峰。

柯玉芝并不是一个为丈夫命是从的女人,正如女儿李玮玲在书中写到,一次李光耀的短裤松紧带坏了,他要求妻子帮他缝补。

这个时候的柯玉芝视力已经退化,再做针线活显然已经力有未逮。当时柯玉芝只是平静地对李光耀说:“如果你这是要我证明对你的爱,那我会试着做。”

柯玉芝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就连反抗丈夫都是如此理智。她和李光耀之间从来没有过激烈的争吵,但这种理智的反抗却更具威力。

李光耀当政期间正是新加坡最困难的时期,他整天忙于工作,孩子的教育自然就落到了柯玉芝的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年龄还小的孩子们在正常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柯玉芝决定尽量在家陪伴孩子,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柯玉芝很少露面,直到三个孩子稍长大后,她才开始陪伴李光耀到外国访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柯玉芝和李光耀的感情越来越深,无论出席任何场合,有李光耀的地方必然有柯玉芝,他们会手挽手一起散步,一起打球,一起忙里偷闲看一场演出。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一转眼来到了2003年。这一年柯玉芝82岁,李光耀受邀访问英国,柯玉芝自然陪伴同行。

不幸的是,在酒店中柯玉芝突发中风,好不容易等来救护车将柯玉芝送到医院,可是医院的大夫却对病人丝毫不在意。

这下可气坏了李光耀,他一怒之下动用关系将电话打到了唐宁街10号,在英国首相的干预下,给妻子插了个队。

这次中风严重影响了柯玉芝昨晚的视力,这对于平时喜欢读书的柯玉芝无疑是一个噩耗,她为了能正常阅读,找来一把尺子作为辅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每天都要拿出时间做运动,锻炼身体。李光耀的国事访问,她仍然全程陪同。她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乐观,还幽默地把生活分成“中风前”和“中风后”。

柯玉芝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平易近人,跟她相处过的人对她的形容是亲切,友善,有兴致时她会同自己的女性保安谈心,看到女性保安的英文发音有问题,她还会耐心的教导。

2008年5月12日的柯玉芝第二次中风,她的头脑虽然保持清醒的,但身体很弱,还感染了肺炎,已经不能下地活动。李光耀俯下身想要亲吻爱人,柯玉芝却说:“你不要离我这么近,当心感染肺炎。”

在医院里柯玉芝收到一些桃子,她知道李光耀喜欢吃就吩咐女佣带一个回家,让李光耀在午餐时吃,即便在重病中她仍然惦记着爱人。

2008年6月24日的电脑断层扫描显示,柯玉芝的右脑再次出血。医生说她的病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了,李光耀把她接出了医院,希望她在最后的日子里过得舒适,安详。离开医院的时候,医生断言柯玉芝最多还能活几个星期,只能尽量让她感到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李光耀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时间被生生拉长到两年多,不得不说这是爱创造的奇迹。

在最后的几个月,柯玉芝身体机能衰退,已经丧失了讲话能力。但每天晚上李光耀都会和她聊会儿天,也只有在李光耀来过之后柯玉芝才能安然入睡。

2010年10月2日,柯玉芝安然去世,李光耀与她的爱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柯玉芝的葬礼上,李光耀动情地说:“我和妻子自1947年便在一起,超过了我们四分之三的人生。我对她逝世的悲伤非言词所能表达。但今天,回想起我们共度的日子,我要选择歌颂她的人生。我们在一起的 63 年,我有珍贵的回忆。没有她,我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体告别的时刻,李光耀放了妻子最爱的音乐,并把玫瑰放入棺中,一次次亲吻她的额头。

两人风雨同行63载,相濡以沫,砥砺前行,如此纯粹的情感令人艳羡。

面对爱情柯玉芝主动出击,一往无前。夫妻相处时她敢于牺牲,做对方的精神支柱,有适时的依赖却从绝不盲从。

当他需要倾听时,柯玉芝就在这里;当他需要温暖的怀抱时,柯玉芝就在这里;当他需要有人牵住他的手给他勇气时,柯玉芝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