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广汽集团发布公告,正在统筹推进旗下子公司广汽埃安的增资扩股工作,传言已久的广汽埃安混改终于得到官方证实。从这次广汽公布的公告中,透露广汽埃安混改的三点核心信息:

·广汽埃安确定将会推进混改工作,开展员工持股、引入战投等事项;

·广汽埃安的研发、业务和资产将会重组,使其成为研产销一体的科技公司;

·广汽埃安将来要择机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值诱惑之下,广汽埃安混改势在必行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国企,埃安从品牌独立之始,关于埃安混改的声音就一直没停过。尤其是在新能源概念大行其道的当下,且不论国外的特斯拉,和在海外上市的“蔚小理”,国内的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老牌车企近年来股价也是一路飙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城汽车近一年来股价累计上涨385.82%,市值已经超过通用、宝马、本田、日产等全球一流车企;比亚迪的股价从2020年上半年的40-60元涨到如今的每股260元左右,市值一度逼近万亿;即便是在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车,股价目前也达到27港元/股,近一年跑赢恒指70%,市值达到2641.76亿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身为“四大四小”汽车集团之一的广汽,眼看着曾经的小兄弟们个个市值赶英超美,虽然集团收入利润稳定增长,却未能依靠埃安享受新能源车所带来的市值红利:A股股价从2018年至今仍在20元下方徘徊;港股市值仅246.03亿港元,与自身实力不符,也远远落后于前面的几家民营车企。对广汽埃安进行混改,并谋求独立上市,自然是有助于广汽集团市值的提升。日前广汽埃安混改的风声一出,广汽股价就开始一路走高,埃安混改对广汽市值的意义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广汽埃安经过4年多的发展,已经推出4款AION车型,分别是AION S、AION V、AION Y和AION LX,尽管累计销量超过18万辆,在数据上已经进入了主流消费市场前三,但仍然存在“严重偏科”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搜狐汽车

作为埃安销量主力担当的车型AION S,占据了总销量的50%以上,今年甚至在单月销量上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其余几款新车型销量均不及预期。而AION S的销量很大部分来自B端市场,根据其他媒体的报道,截止到2020年,AION S 的销售结构中大约有60%为非个人用户,销量以网约车、出租车相关企业为主。这也让广汽埃安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的目标始终难以实现。通过混改,引入战投和新思维,或许是埃安做大做强的唯一出路。

国有车企“混改”之路,一向都不好走

当然,上面种种,是我们对广汽埃安混改的良好预期。但是汽车行业发展至今,广汽埃安绝不是第一家混改的国企。在埃安之前,上汽、奇瑞、江铃、江淮都曾经历经不同形式的混改,但却收效甚微。

2019年12月,奇瑞通过增资扩股宣布混改落地。但仅仅一年时间,就屡屡传出混改“搁浅”,投资方退出的消息。直至今年7月,尹同跃才表示混改资金已全部到位。然而投资方的国资背景,以及奇瑞一方要求“增资方需对奇瑞现有管理层、以及日后经营的稳定不会产生重大影响”,都使得奇瑞的偿债能力虽然得到增强,但国企色彩却没有因混改而减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相对民营企业,国企虽然机构设置完备、流程完整,但是它的反应速度根本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混改之后的奇瑞在产品布局和思维模式上,依然逃脱不了过去闭门造车,反应迟钝的老毛病。子品牌之间相互内耗,缺乏拳头产品,高端突破乏术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的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在2019年,在汽车行业逐渐掉队的江铃控股启动混改,爱驰汽车为了获得造车资质巨资入主成为江铃控股的最大股东,造就了汽车业首例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混改的案例。然而,混改之后的江铃控股不仅未能摆脱销量泥潭,反而深陷其中不能自己。2020年财报显示,江铃控股在2020年的投资亏损为1.97亿元,原因为“销量低,亏损较高”。而“自身难保”的爱驰作为大股东也未能带领江铃控股实现爱驰与陆风“双品牌”发展的目标,在入股江铃控股近两年后,爱驰退出江铃控股,由江西国控汽车投资有限公司接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与前两者不同,江淮的混改则是紧紧地与大众捆绑在了一起。从最初的双方技术合作,到后来的江淮大众合资公司,再到如今的大众安徽,大众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强,而江淮仅仅只是拿到了一个徒有虚名的思皓品牌使用权,想要借助大众翻身的希望越来越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几种不同的混改案例,奇瑞靠地方国资的“输血”,江铃与爱驰的弱弱联合,江淮依附外资的模式,最终都未能依靠混改扭转企业不利的局面。混改之路,谈何容易。

回答不了几个问题,广汽埃安混改依然难行

回到广汽埃安此次的混改计划,同样面临着这几个问题:

“引入战投+员工持股”是目前国企混改最常见的模式,员工持股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基于对公司上市的良好的预期。因此,广汽埃安的上市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决定了员工持股能否收到成效。而目前国内如吉利、威马等车企的IPO纷纷遇阻暂缓,择机上市的广汽埃安是否能择得良机尚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广汽埃安的销量和营收表现,还远没有到“缺钱”的地步。今年埃安在C端市场表现有明显改善,销量累计占比已达77%。面向C端的AION Y订单超5000AION S Plus 和AION V 都超过了3000台。此前,广汽埃安已经正式启动20万辆产能扩建。就在公告发布前几个小时,广汽埃安又发布了“超倍速电池技术及A480超充桩”。所以,论生产制造、技术储备、销量表现,埃安都不缺。现在唯独缺的是未来要满足20万辆的产能,势必要在C端市场大做文章的能力。在实行研产销一体之后,广汽埃安可以更加独立自主地根据市场需求来把控产品的研发方向,那么以广汽埃安或者未来的战略投资者的能力,有没有可能将埃安品牌从B端市场扭转回C端市场?毕竟目前埃安品牌在网约车市场上的形象已经是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从广汽的公告当中我们能看到,引入战投之后,埃安仍将是广汽的控股子公司。这意味着在引入战投之后,广汽和埃安仍然是掌握话语权的一方,这更像是奇瑞混改的形式。那么战投在这当中能否发挥其作用?作用有多大?是否能把埃安这种国企风格的企业用新思维盘活?这就是一连串的疑问了。

上面的这些问题,如果埃安没有能够很好地回答,那么这次混改很有可能也会像奇瑞、江铃、江淮一样最终功败垂成。(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