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近几年种植花生的地区出现了果腐病,农民叫这种病为“烂果病”,并有逐年加重成为花生主要病害的趋势。据调查,花生感染果腐病,一般可导致30%~100%的花生荚果腐烂,轻者造成20%的减产,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有的农民说,只要给花生“补钙”就可减少病害发生。其实,这只说对了一部分,为什么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花生果腐病防治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花生果腐病发病症状有哪些?

花生果腐病受害植株地上部与正常植株无差异,地下部分老果腐烂或全部荚果腐烂。在发病初期果皮上只是出现深褐色的小块病斑,之后这些病斑逐渐扩大并扩展到整个荚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多数荚果果嘴端先被侵染,果壳内的种皮发黄,籽粒发育不良,要比正常籽粒小,轻者整个荚果或半截荚果变黑,严重的整个荚果都为深黑色,果皮和果仁腐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生果腐病荚果症状

二、花生果腐病发生原因有哪些?

导致花生发生果腐病的因素较多,发病原因也比较复杂。经调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连年重茬。

花生与其他豆科作物一样根系会分泌一些有毒物质,连年重茬种植会发生自毒现象。同时,土壤中会有同一种或几种针对性有害病菌的积累增加,造成病害逐年加重。再加上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结、养分失衡和盐渍化程度增高,花生生长的土壤环境明显变劣,极易诱发花生果腐病。

2、土传病害。

果腐病为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性病害,其中以镰刀菌、腐霉菌等真菌危害为主,这些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且其生命力顽强,耐寒耐旱又耐涝,在其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中产生毒素,极易引发花生根茎腐病,造成果腐。

3、土壤缺钙。

钙元素是组成花生果壳的重要成分,因此,在花生荚果期需钙最多,如果花生在此阶段出现缺钙就会造成土壤酸性增加,细胞生理失衡,极易遭受真菌侵染而发生病害。

4、其它病虫害的影响。

花生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等病害的交互侵染,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啃咬,在花生荚果形成伤口,也可诱发和加重花生果腐病的发生。

5、气候异常。

严重的干旱或内涝,适宜该病菌繁殖,加重病害发生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花生果腐病综合防控措施有哪些?

目前,在花生生产上,对果腐病尚无特效药物和专用防治技术,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

1、轮作倒茬。

尽量避免花生连年重茬种植,可以与禾本科作物2-3轮种,可有效减少有害病菌的逐年积累,降低发病几率。但不宜与豆科作物、蔬菜等连茬或倒茬种植。

2、合理施肥。

基肥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产卵繁殖而引发果腐病。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中有益菌数量,有利于提高花生自身抗病性和改善土壤微环境。同时应注意施用钙、钼、硫、锌、锰、硼等中微量肥料。为了满足结果期对钙的需求,可在膨果期喷施钙肥给花生“补钙”,实践表明,市场销售的螯合钙和糖醇钙这两种钙肥,叶片吸收速度快,可被作物快速上下传导,充分吸收和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药剂拌种。

播前选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混合拌种,可有效预防蛴螬、根腐病、茎腐病、果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是预防果腐病发生和减轻其危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可用拌种剂有:吡虫啉600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克/升(100克药剂拌种花生12.5-15公斤)、吡虫啉600克/升+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10克药剂拌种花生12.5-15公斤)、62.5克/升精甲·咯菌腈(37.5克/升精甲霜灵+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0克药剂拌种花生50公斤)。拌种药剂除使用杀虫、杀菌剂外,每15公斤花生种仁可加入生物菌剂10毫升,既可以防治地下害虫,杀灭有害菌,又起到以菌治菌的目的。

4、及时防治病害。

花生到了结荚期是果腐病的发病时期,应注意早防早治。每隔10-15天,可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药物连续喷施2-3次,药剂里添加钙肥,能有效预防烂果病的发生。当花生感染果腐病后,要及时打药控制,越早越好。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锰锌、多菌灵,或三氯异氰尿酸等药剂灌根,能减轻果腐病为害。同时,花生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等也能造成花生果腐,要及时防治这些病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应对极端天气。

花生花针期发生干旱时于早晨或下午气温较低时要浇水;遇到连续阴雨天,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避免土壤长期湿涝,预防果腐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