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新。受访者供图
8月31日下午,在东京残奥会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计时赛T1-2级别决赛中,江门籍选手陈健新以25:00.32的成绩夺冠。
在陈健新的家乡,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新丰村,一家人通过微信给儿子留言祝贺。
转机
1986年,陈健新出生在一个疍家家庭,父母在村里承包了鱼塘,养些泥鳅和虾赚钱。
“他的脖子很软,撑不起来。”为了给儿子治病,夫妻俩多次北上广州求医。然而,孩子吃了几年药仍不见好转,他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孩子因缺氧导致重度脑瘫,不可能完全治愈。万幸的是,除了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陈健新的智力并没有受到影响。
13岁那年,陈健新考上了镇里的初中,之后连续三年入选尖子班。那段时间,他自学学会了踩单车。然而,在学校上课久坐的不适、姿态怪异被嘲笑的自卑,让他决定在初中毕业后辍学,帮家里经营鱼塘。不曾想,命运的转折点就出现在两年后。
“他走路左摇右摆,连直线都走不了。”2004年,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到各市区选才,备战四年一度的省残运会,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综合科科长阮美兰还记得第一次见陈健新的场景。也许是得益于鱼塘里的体力工作,尽管走不稳,陈健新的身体条件依旧让他脱颖而出,一眼被启蒙教练谭健秋相中,“这孩子适合搞体育”。
陈健新抓住了这次机会,寻找人生的另一条出路,那一年他18岁。
选择
刚进入市队时,陈健新尝试了很多项目,跑步、足球、自行车,练得最多的还是跑步。脑瘫患者难以控制躯体,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在倒地前迅速用手肘和手臂撑起身体,只能任由脸部、锁骨、肩膀重重摔在胶粒跑道上,一旦伤到了头部,后果不堪设想。
明知危险,陈健新还是坚持每天参加集训,从早上8时30分一直练到太阳下山。因为运动强度巨大,与他同一批入队的10个新人相继离去,只有他坚持了下来。
2005年8月,广东省残疾人自行车队的教练到江门选才,挑了5人,陈健新在列。他从市队进入到省队,主攻自行车,开启了追风之路。
在自行车项目中,陈健新的运动残疾被评定为T1级,表示残疾严重。在广东省残疾人自行车训练基地,他每天要完成120公里以上的高强度训练。自行车的速度比跑步快,意味着摔倒时可能会受更严重的伤,他的肩膀,常年擦伤、愈合、再擦伤,长出了茧子。
好成绩来得很快。集训7个月后,他站上了全国第七届残运会的自行车项目的领奖台,将1银1铜收入囊中。他很兴奋:“我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了!”
坚持
陈健新说,自己的身体条件比不上队友,“但我流更多汗、更多血,就能比他们快”。2008年他曾经因为伤病暂停了训练,省队领导惜才,到他家里请他重回赛场。
“只有顶住了,人生才可以得到改变。”凭着这份倔强,他拿到了东京残奥会的入场券。
8月19日,陈健新随队出征残奥会。登机前,他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准备出发东京,梦想之旅正式开启!”像所有运动员一样,他把这场世界运动盛会当成梦想的舞台。
在这次残奥会以前,陈健新已经获得世界级比赛金牌4枚、银牌3枚,全国赛金牌5枚、银牌1枚。这些奖牌被放在家里客厅最高的一格柜子里。
体育,给了他新的人生,他有了收入,有了自信。
“你今年35岁了,为什么还在坚持?”“因为我还能拿金牌。”
“为什么喜欢骑自行车?”“因为可以体现我的人生价值。”
南方日报记者 李霭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