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最近教育界真是三天一小震,五天一大震。

米粒妈也写了不少文章,有政策分析

张华上北大、李萍进技校:都有光明的前途,我们还在纠结什么?

有升学指南

重磅改革?真有科目被踢出中考了,但也有科目比重大幅增加!

更有超硬核的学习资源

双减落地后,国家出手开班啦!名师阵容+全免费,后悔分享晚了

新学期,北京就要执行正副校长、优秀教师大范围轮岗了,先在东城、密云两个区试点,马上其它区都会跟上。

对全国其它省市来说,这种大范围轮岗,更是早晚的事儿。

因为“轮岗”是治疗教育不均衡的一剂猛药,没有它,减负就是减了个寂寞。

米粒妈觉得,只要学校与学校、学区与学区存在明显的优劣,那家长必定会各凭本事,钻破头也要把孩子挤进好学校。

学校与学校的差距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但发展到如今,已经变成了好的老师、好的管理者、好的资源、好的生源、好的家庭背景、好的学习氛围都集中到了一起。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这种马太效应如果不被打破,“卷”只会无休无止,愈演愈烈。

海淀的1911政策,老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没有掀起什么大的波澜。为啥?因为家长基本认定,在学位充足的情况下,进对口学校问题不大。所以,学区房还是值得入的。

后来西城也出了731政策,去年从五一开始,西城学区房销量猛增,直到7月31号之后,还有不少人陆陆续续入手西城的学区房。绝大多数人,其实还是有侥幸心理。

直到今年幼升小,西城大震动,不少学位随机分派,也没什么规律可言,还有些孩子被派位到了几公里之外。大家才看明白,这回是玩儿真的了。

最近这两年新入学孩子非常多,2023年入学的那一届会达到峰值,这更加剧了学区房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只要收紧,家长也就不再有侥幸心理了,只能彻底放弃学区房。

但只给学区房降温,也只能起到堵的作用。不“疏”,还是走不远、行不通。

米粒妈觉得,“教师轮岗”就是现阶段最直接的“疏”的办法。

目前的政策是集团内、学区内正副校长、优秀教师轮岗。东城这学年度就会有不少于2000名干部教师进行轮岗,数量还是很大的。

有些人说,教师轮岗其实就是让好学校去帮扶差学校,好学校里的好老师都被轮走了,好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会受影响。

而老师的好与不好很多时候还要看跟他们打配合的团队、管理者,以及学生的素质。好老师来到差学校,真的能帮到差学校吗?还是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只走个过场?

会不会造成,好学校越来越少了,而差学校也没有得到任何提升?

米粒爸的高中是天津最好的高中之一,天津人称“市五所”。

他说当年,虽然生源不错,可有的老师只会讲竞赛,上课内容五分钟讲完,剩下时间自己学,不少学生都去拼数理化竞赛了,老师让大家谁有问题再去问他。

这种教学方式就明显不适合普通学生了。

教师轮岗,从短时间来看,确实没法看到质的变化,尤其政策执行之初,情况多变,还有不断调整的空间。

不过,米粒妈还是想给你们讲讲美国尔湾的例子。

尔湾是美国南加州的一个市,离洛杉矶不远,被称为“全美最安全城市”。

那里环境好、生活指数高,最最重要的是,公立教育做得非常非常好,也非常均衡。在美国,很多亚裔都选择了尔湾定居生活。

尔湾是一个一开始就经过规划的城市,是由私人公司“尔湾公司”投资慢慢发展起来的。1959 年, 尔湾公司捐出4.05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校区,加州政府也捐出了2.025平方公里的土地。

所以这个城市的建设之初是大学社区。

后来的基础教育建设,他们也很有自己的一套。

先建立几所“样板校”,也就是各方面非常出色的学校,然后在建立新学校之后,把之前“样板校”的校长、老师派过去管理新的学校,新学校步入正轨,再以老带新,再建新学校。

就这样循环往复,几十年之后,整个尔湾的中小学几乎都是8分、9分、10分的顶级学校(美国学校排名是打分制,10分是最好的,1分是最差的,8分以上都可以称为顶级学校了)。而且绝大多数学校获过州级,甚至国家级的大奖。

作为全美最顶级的公立学区之一,尔湾学区在全美教育系统的排名中一直处于顶尖的水平,一贯被评为美国最佳教育系统之一,也是获得美国重大教育奖项最多的学区之一。

(▲最左边的就是评分)

米粒妈想说什么呢?教师轮岗,并不是为了某一代孩子,而是为了之后的每一代孩子。

也就是说,未来的理想教育,是更加均衡的教育。可能我们没法让所有的学校都对标成人大附、八中,达到10分这样的成绩。

但现在的问题是,同样在海淀,有的学校能达到10分,而3分以下的学校也不在少数。我们最后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学校整体提升到7分、8分以上。

这是一段很长的路,可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但如果不迈出这一步,我都能想象到以后老了还要辅导孙子孙女奥数的日子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这样。我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在焦虑中孕育、教育下一代。

所以,教师轮岗会让好学校变少?还是变多?

这取决于我们怎么定义好学校。

好生源没那么集中了,好教师都大范围轮岗了,好的管理者也不再执着于高分率、升学率这一个评价体系了,好学校势必会没有现在那么好了。

但好生源+好老师+好资源+好家庭背景,这种强强强强组合,真的是一个稳定、健康的教育模式吗?

A+的好学校的确是稀缺资源,是因为我们对好学校的标准定得过高,已经+了,还嫌不够,还在不停往前“卷”。

如果让A+的好学校跟A类学校,B+学校,整体均衡一下,可能不再有A+了,但会有更多的A类好学校。

那么你说,好学校到底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当然了,校长、教师轮岗,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比如:

1、教师轮岗仅限学区内、集团内轮岗,会不会导致郊区家长更加对强区的教育趋之若鹜?

这次轮岗政策一出,后台就有不少妈妈给米粒妈留言,说是不是教育均衡、教师轮岗,对好学区内的洼地(学区内的差学校,原本学区房很便宜,属于洼地)更加利好?郊区的家庭是不是应该闭眼入东西海(东城、西城、海淀)?

跨区轮岗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可操作性不强,你们想啊,海淀的老师去亦庄,西城的老师去密云、平谷,跨区上班,自家孩子谁来管?

所以目前只能对郊区采取“双师课堂”的模式,让郊区的老师们自己成长、壮大。米粒妈相信,教育弱区未来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2、老师对学校是否还有归属感?会不会变成一走一过的“过客”心态?

3、每个校长风格不同,他们来到新的学校,是去适应新的学校?还是让新学校适应他们?一个校长一个令,学校长远发展谁来负责?

4、轮岗教师的工资怎么来定?如果上班变远了,生活不便利了,他们会不会有情绪,他们的轮岗补助是不是能到位?

将心比心,老师待遇真的应该有实质性提高。

课后5+2托管,如果一天只给老师三五十的补助,哪个老师愿意真心留下来陪伴孩子?自己也有孩子,他们差那一杯咖啡钱吗?

老师也是人,付出劳动就应该有相应的价值回报,作为家长,我其实特别希望老师过得好。

老师在制度上有更完善的保障,才能安心教书育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上,我们的孩子才能越来越好。

考一代凭自己的实力逆袭成功,原本想让考二代复制自己的命运。但是,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使命,米粒这一代孩子,终究要靠自己了。

多变的时代,我们家长能做什么?

米粒妈想说,抛开外界因素和变量,该做什么,还要做什么。

焦虑没有意义,平躺也大可不必。

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我们要让孩子有这样的能力——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踏踏实实,走出属于自己那条路。

这才是教育本来的面目。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