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双减政策出台,让孩子们课后的压力减轻了不少,但是随即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孩子的课后作业谁来负责?

找不到人来批改作业,也没有人帮孩子讲解错题难题,孩子的压力是减轻了,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成绩也下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教育部针对这些情况,又出台了“5+2模式”,来弥补双减政策出台后孩子课后学习的问题。

“5+2模式”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一周五天,每天都对孩子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并且每天课后时间不低于2小时。

出台这个模式的背景除了双减政策外,还有因为很多家长都是在晚上六点至八点才能下班,但是学生五点左右就会放学,这个时间差给学生的接送造成了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为了让家长更加方便地接送孩子,就出台了这个延时服务,这既能够让家长可以不用着急来接孩子,而且也能让孩子在校内学习,不乱跑,提高学生的安全。

这个政策出台了之后,虽然有效解决了孩子的接送问题,但父母转而开始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这段时间是不是真的能够学进去,而这个2小时的延时服务收费标准是什么呢?

自从部分省份的“5+2模式”收费标准公开之后,不少家长开始提出了反对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江苏和内蒙古的收费标准出台了,江苏省每个学生每个学期300元,负责孩子延时服务的老师每节课不能低于60元内蒙古的中小学生不超过300元,高中生不超过600元,具体的收费标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

其实这一个学期300元并不是很贵,照理说家长应该很容易接受的,毕竟如果平时在校外机构里找老师带孩子,一节课也得好几百。

学校如今提供的300元一学期,家长们居然觉得不能接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一片反对意见中,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对学校的固化观念影响接受

有不少父母都认为中小学是义务教育,学校不应该对于教学额外收费。他们认为,现在好不容易免掉了义务教育的费用,但是现在的这个“5+2模式”,实际上就是又换了一个形式收费。

有家长甚至算了一笔账:每个学生收600元,每个班上至少也得有60个人,一个班的收入就是3.6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一个老师能够辅导三个班,那就有十多万元的收入,家长直呼:“这就是为了给老师增加收入出台的政策,根本就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

看到这些家长的言论,只能用“贪心”二字形容。

因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都是义务的,所以家长可能会形成一种固化的观念:认为学校就应该提供一切服务给自己的孩子,认为老师教孩子也是理所当然。

但是老师教孩子需要精力,学校提供场所也需要管理费,电费等等,家长不应该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想法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需要延时服务的家长

有些家长虽然自己每天都要七八点才能下班,但是因为家里有老人,孩子的爷爷奶奶可以去接孩子放学,所以不需要参加课后延时服务。

因此,他们觉得自己都不需要这个服务,这个钱就是白花了,于是开始愤愤不平,反对这个服务。

但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5+2模式”本身就完全是自愿的,学校并不会强求孩子一定要来参加,这个政策的出台只是为了提供给有需要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孩子有人接送,完全可以向学校提交申请说明情况,申请通过之后孩子就可以每天按时放学,家长也自然不用缴纳任何一笔额外费用。

●老师家长之间缺乏信任

其实,家长反对这个服务,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因为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缺乏信任。

不少家长都在质疑,两个小时能够提高孩子的成绩吗?短短两个小时,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既然都照顾不到自己的孩子,自己却要交300块钱,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没有得到提高,那这个服务就是没有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想法很多家长都有,大多数父母觉得孩子的成绩完全取决于学校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

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每天延长2小时,也许不能马上提高孩子的成绩,但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每次把孩子接回家就不管孩子了,还不如把孩子放在学校里让老师来管教。

家长不信任老师,但自己却不能提供更好的方法或是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

家长如果一直指责老师和学校,忽视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那对学校和老师是不是有些太不公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碎碎念

其实“5+2”课后延时服务这个政策真的挺好的,既解决了家长对于孩子与工作的兼顾问题,也给孩子提供了学习的环境与机会。

面对这个服务的时候,家长应该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考虑好学校的角色与职责,对学校和老师拥有一些信任,相信他们是真的为孩子好的。只有如此,孩子才能真正地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