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无锡9月3日消息 近年来,江阴农业出现了不少新产业、新亮点,其中螃蟹、河豚、鲥鱼等特种水产养殖日益成为市场的新宠。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的同时,江阴鼓励产业创新,不断建强特种水产发展体系,打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在临港开发区前横湖家庭农场,不少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漂浮在大大小小的蟹塘里,既能净化水质,又能调节水温,为螃蟹提供遮阳场所。农场负责人盛荣昌介绍说,池塘内还投放了螺蛳、白鲢等,可以同步起到生物净化的作用。“经过生态化改造后,我这里的池塘沟渠都联通了,水质更好了,农场环境都变漂亮了,今年养出来的螃蟹品质也很好。”盛荣昌自豪地介绍道,农场170亩蟹塘生态化改造总投资120多万元,其中财政补贴约60万元,补助金额占项目总投资的近50%。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工程落地实施,计划到2022年年底,完成全市6800亩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工作,持续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除了生态化改造,安全优质的水产品更离不开标准化养殖。作为江阴市第一家省级水产标准化示范区,江苏省三鲜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养殖有刀鱼、河豚、鲥鱼等特种水产。示范区内执行集基础、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于一体的标准体系,养殖的河豚、鲥鱼等水产品肉质饱满细腻,非常受市场欢迎。

“我们将持续建强特种水产发展体系,在推进生态化改造、推广标准化养殖、推行规模化生产上为群众解难题、出实招。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落实项目补贴政策,办好第三届‘江阴好螃蟹’品鉴会,向养殖户积极宣传我们新开的险种——鲥鱼养殖保险,通过一系列举措,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江阴市水产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鲍明明表示。据悉,在政府的鼓励扶持下,目前全市年产河豚3万公斤,产值600万元;年产鲥鱼15万公斤,产值逾4000万元;螃蟹养殖面积1.6万亩,平均年产量120万公斤。

下阶段,江阴将不断加大惠农政策保障力度,积极宣传,增加政策透明度,让更多的企业、合作社、农户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推进优势农业品牌建设,激发各类农业从业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