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民反诈|洗衣液、纸巾……这些免费礼品千万别领!当心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全民反诈|洗衣液、纸巾……这些免费礼品千万别领!当心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佛山市高明区的街头,却出现了这样的“好事”。高明警方巡逻发现,有一伙人在街边摆摊,告知路人只要开一张新的电话卡,或是帮忙测试“新系统”,即可免费领取洗衣液、纸巾等礼品。天底下真的有这样的免费馅饼吗?想知道这伙人的真实目的,要从今年年初开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1月7日,高明警方对“断卡1号”专案开展收网抓捕行动,抓捕的主要对象是犯罪嫌疑人徐某君。一开始,徐某君企图否认自己买卖实名手机卡号的犯罪事实。然而警方早已掌握了徐某君的犯罪证据。在前期的侦查中,警方发现,徐某君租用了三间出租屋,用来存放大量的猫池、卡池等设备来连接电脑进行作案。

卡池也叫SIM卡池,是客户识别模块的一种缩写,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猫池是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拨号连接的设备,一个猫池可以插16张电话卡,连接电脑后,用软件可以控制它实现自动收发短信。

在徐某君的电脑上有一个软件,在不断地提取手机验证码。原来徐某君是通过猫池“养卡”来获取手机卡号的验证码,再将手机卡号和验证码用于注册各大网站和软件的会员及出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徐某君是如何得到这么大量的手机卡的呢?他又是怎样绕过了实名注册的监管呢?

警方调查发现,徐某君夫妻注册了6间虚拟的没有实体店的通讯店,通过运营商“内鬼”的违规操作,假借并不存在的通讯店名额,拿到大量未实名注册的白卡和开卡工号,就有了实名制注册手机卡的资格。

手机卡需要通过个人进行实名认证才能正常使用,因此,徐某君设计了两种诈骗套路,其中一种便是开头那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某君以免费礼品为诱惑,骗取群众实名注册手机卡。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提升,许多人意识到实名制的手机卡不可以给别人使用,嫌疑人想到了更加隐蔽的套路:测试系统骗实名注册。

通过“测试系统”这个幌子,再加上丰厚礼品的诱惑,许多受害人做了身份证登记,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读取了面部信息。有了这两个信息后,犯罪嫌疑人就可以实名注册电话卡,而受害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人利用,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套路重重,真可谓是防不胜防。但只要大家不贪图小便宜,就可以防范多数诈骗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收集到大量手机卡号和验证码后,仅靠犯罪嫌疑人自己是无法大量售卖的,那么手机卡号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贩卖?贩卖后又流向了何方?

经过警方连续多月的研判与追踪,一条开卡、贩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交易链条浮出水面。警方追踪到远在山西某职业学院的学生王某青,他通过网络联系徐某君,向徐某君收购猫池中自动产生的手机卡号与验证码,再将大量的手机卡号和验证码通过一个名为“我爱发卡网”的虚拟产品交易平台进行销售。

“我爱发卡网”这个平台是由湖北武汉的荣某成立,广州狂神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有部分犯罪分子正是通过该平台收购手机卡号,来实施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1月初,警方制定了周密的抓捕收网计划,分为58个抓捕组,分赴广东、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进行抓捕,共抓获56名犯罪嫌疑人,扣押2万余张手机卡及电脑等作案工具一批,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

案中的王某青是一名在读大学生,网络开发者荣某也是2020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前途本来一片光明,却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成为了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嫌疑人,断送大好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 广东公安以雷霆万钧的态势开展了以打击、治理、惩戒开办及贩卖“两卡”违法犯罪团伙为主要内容的“断卡”行动,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是从源头上遏制案件高发的有力举措。希望广大群众大力支持配合,警民携手打赢这场全民反诈的人民战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南粤警视》

广东公安“八大专项”行动之

《不能要的“礼品”》

播出平台:广东卫视

播出时间:9月5(周日)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