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





如何让对话教学更有深度?如何根据对话材料设计学生活动?本文以 PEP 五上 Unit 2 My week B 部分 Let's talk 为例进行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材中的对话是一个日常对话,也就是生活化的对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必追求其主题语境的高大上。那么 “对话教学深度” 的含义是什么呢?可以考虑以下 3 个方向——

语言的深度

教师和学生能用到多少已学的词句?比如在教学本课的时候,能否问一问:Do you often walk your dog in this park?

语言类型和结构是否多样化?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态的单元的时候,是 “言必 be doing”,还是能同时用上 “will do” “do/does” 等语句?

从这个角度说,与其说是在讨论 “语言的深度”,不如说是在说 “词句的广度”。

内容的深度

教师是否能引导学生用已学的词句来表达广博的话题,延伸已有的话题,开展细节化的讨论?

比如,在教学本课的时候,能否这样继续:

Sarah: What about your homework?

Zhang: I often do my homework on Saturday.

Sarah: Do you often finish your homework on Saturday?

Zhang: Yes. My robot is very strict. He makes me finish my homework on Saturday.

Sarah: Haha! You are a good boy and he is a good robot!

这样就和第一单元建立了自然的联系。不要过分埋怨教材的词汇量偏少,实际上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薄弱。就好像上面这段对话,每一个单词都学过,但是很少有学生能编出来!

桐乡市的江小云老师的课堂中,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对话,自由创编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最后 2 行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能使用本单元外的词汇来拓展对话的内容。

思维的深度

思维的深度,既体现于对话的内容,又体现于对话的过程。

没有思维深度的对话教学,通常是 “替换填空” 型的,甚至是 “选词填空” 型的,学生不需要花太多的脑细胞来思考对话内容,更不需要思考如何开展对话。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生活动方面,可以通过“制作对话内容的思维导图” “对话流程图”等方面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尽管在真实世界中,没有两个自然人会先画好思维导图或流程图再开展对话,但是他们的对话一定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的差异。而通过 “思维导图” 和 “流程图” 的方式,是让思维活动有规划、外显化,可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想说:课堂的最终深度体现于学生的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面的三条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隔绝的,通常是交融在一起并且相互成就的。


转载自 | 凌哥英语,明师俱乐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进行联系。

《二语写作》正在征稿,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外语教师及研究者扫码入群赐稿!(详情见最后一条推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彩推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