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虎、食人狮不仅在传说里面出现,现实中也存在不少,尤其是上个世纪,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达到了历史巅峰,而老虎狮子作为大型食肉动物,不免会捕食牲畜,甚至食人。
到了当代,仍存在大型猛兽食人的现象,比如印度,是仅次于我国的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虎豹数量最多的国家,所以印度就成了如今世界上人豹冲突、人虎冲突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时常发生猛兽进村捕食牲畜、伤人的现象。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面,食人虎、食人狮应该都是种群里最凶猛、最厉害的一类,否则它们怎么敢向人类发起攻击呢?
事实上这只是我们先入为主的主观偏见,在人类中,能与野兽相搏的人,大概率是“人中龙凤”,是最为强壮的那一类人。
然而对于狮虎来说却并非如此,恰恰相反,大多数食人虎、食人狮都是它们中较为弱势的存在,要么年老无力,要么受伤严重,总之是在与同类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个体。
食人虎(狮)多为弱势虎(狮)
老虎和狮子虽然都有“百兽之王”的称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往往会主动回避人类,避免与人类接触。
它们的猎物喜好是中大型有蹄类动物,人类并非是它们的常规猎物,所以除非人类的过激行为对其产生了干扰,否则狮虎不会轻易捕食人类。
但有一种情况却是例外,比如受伤,或在同类竞争中处于劣势被赶至栖息地的边缘,会使正常的个体转变为食人的凶兽。
猛兽伤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激情伤人和蓄意伤人。
比如进村的老虎,遭到了人类大量围观,它感到紧张和恐惧,就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对人类造成伤害,这类就是激情伤人。
蓄意伤人就很好理解了,简单来说就是它主观意愿上,已经将人类当成是它的捕食对象了,从而像捕食野生动物一样对人类发动攻击,食人虎、食人狮伤害人类的现象,就是蓄意伤人。
激情伤人多数时候都可以避免,只要我们不刺激它们即可;而蓄意伤人就比较麻烦,往往需要将该个体捕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进入村庄的东北虎
针对大多数的食人虎、食人狮进行研究,发现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这些食人的凶兽,要么年老体力下降,要么就是在同类竞争中受伤、在捕食中受伤,无力再捕食野生动物,从而将目光盯向了更为“脆弱”的人类。
尼泊尔曾经有一只凶猛的老虎,经常捕食人类,在该国杀死了200个人之后,被赶至印度的查姆帕瓦特。到了印度之后,它仍继续以人类为食,它就是臭名昭著的查姆帕瓦特食人虎。
这只食人虎在1907年被猎人所杀,之后人们发现这只老虎的牙齿存在严重的疾病,上颚犬齿断裂,下颚犬齿断裂并刺入骨中,这样的状态下是无法猎杀野生动物的,没有办法它只能捕捉人类。
查姆帕瓦特食人虎
无独有偶,19世纪90年代,肯尼亚-乌干达铁路修建期间,有大量工人被一对狮子捕杀,根据当时负责的英国上校统计,被杀死的人数高达135人,这两只食人狮就是臭名昭著的察沃食人狮,后来被人们射杀,并送往博物馆做成标本。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对这两只狮子的标本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了它们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牙齿问题,牙龈化脓导致它们无法捕食野生动物,转而盯上了修路的工人。
与皮糙肉厚且行动迅速的野生动物相比,人类细皮嫩肉且行动缓慢,的确更容易捕捉。
察沃食人狮
人类活动对野兽的影响
孙德尔本斯也是食人虎频现的地区,针对这里的食人虎研究,发现食人的老虎并非都是年老体衰或者受伤的,其中也不乏健康的个体,为何健康的老虎也会食人呢?
原来这里的人们,会经常进入红树林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而孙德尔本斯红树林是孟加拉虎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这里生活着大量的猛虎。
人类的频繁造访,使得这些老虎对人类的陌生感逐渐消失,最终发现人类除了长得高大威猛吓人之外,没啥了不起的,甚至是外强中干比有蹄类动物要容易捕捉多了,于是便催生了食人虎。
红树林里的老虎
常关注国际新闻的朋友可能会有这么一种印象,那就是印度的豹子似乎比我国的更凶猛,它们频繁伤人,而我国的豹子几乎没有报道过有伤人的迹象,只有偶尔才出现的捕食牲畜事件。
同样是豹子,为何会有如此差异呢?归根结底还是印度的豹子与人类接触比较频繁。
我国的豹子数量稀少,且生活在人迹罕见的地区,多数豹子终其一生可能都未曾见过一个人类,对人类非常陌生,而陌生感使它们远离人类。
印度就不同了,豹子数量非常多,即便是在孟买这种印度大城市里,每到夜晚,郊区的豹子就会进入街头巷尾,捕食流浪狗充饥。一来二去它们对人类的陌生感消失了,最终在猛兽血统的驱使下,将魔爪伸向了人类。
从陌生到熟悉,野兽对人类的危险系数直线上涨,就如《黔之驴》描述的那样,起初见庞然大物甚是害怕,熟悉之后尽其肉乃去。
当然,就多数情况而言,食人虎、食人狮都是或多或少有点“毛病”的,简单来说就是同类中的弱势个体,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会食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