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一部纯正的功夫电影了,近日上映的《龙虎武师》更像是献给曾经的武打明星的一曲悲歌。

在电影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特效早已经填满了银幕的空间;武术的存在更像是一个过去式;封印着我们对电影美好的回忆。

赵文卓通过综艺二次翻红、吴京也渐渐远离功夫行当。在整个华语影坛,只剩下吴樾一人在坚守岗位,保持对武术的一颗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杀破狼3》中吴樾的一身精湛武艺俨然成为了电影中的最强战力,他深入虎穴、靠一双拳头打垮了整个犯罪集团,宝刀未老自不必说。

而最近上映的《愤怒的黄牛》中吴樾化身为宠妻狂魔,他的一身武艺则在困境中被彻底激活,实现了内心动力和外在行为的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法之地的特殊境遇

早在《误杀》中,我们看到了海外悬疑类型的巨大潜力;尤其把事件远离国内放置于东南亚,反而更能引起观众的热情。

比起国内的现代化环境,东南亚更人生猛且躁动的感觉,无秩序在这片土地上蔓延,犯罪的凶恶度在电影中也获得了元素上张扬的释放。

如何在不法之地中彰显正义,尤其在官方秩序无法触及到的黑暗角落,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卫构成了东南亚犯罪电影的重要叙事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处在边缘群体中的主角,一方面尽力维护现有的生活状态,包括对家人的守护等等;另一方面生活的黑暗逐渐侵蚀他们原本的领地,最终把小人物逼向了绝境。

小人物叙事成为了此类电影最初的动力,吴樾饰演的拳坛高手也因为时间和身体的原因,不得不走向边缘,退出社会的中心区域。

但是他本身潜在的能量储备,构成了他的一开展行为的最初的原始资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在财富分配上屡遭社会不公的对待,但是只要可以激发吴樾身上的原始本能,暴力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

然而《愤怒的黄牛》并非一部崇尚暴力的电影,只不过特殊境遇下,这位退出拳坛多年的高手,实现了形态上的复出。

家庭和侠客的二元对立

在此为什么谈到的是形态上的复出?根本原因在于吴樾本人心态的表现;在一场场动作戏中,吴樾肯定如出道时那样生猛凌厉,但是他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暴力的实现是以功成名就和击败对手为目的;而暴力的付出的意义早已经突破了原本的界限,寻找和守护成为了吴樾行为的核心动力。

换句话说,吴樾饰演的巴图,他的一切暴力行为均以家庭圆满为动力;而在他和妻子团聚的一刹那,暴力已经不复存在;他又回归到家庭中,成为一个平凡且隐忍的丈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设定让我们似曾相识,不错。在近几年的好莱坞大片《伸冤人》和《小人物》当中,高手是隐居在市民中间的。

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在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中年人背后,他们拥有被封印的无比强大的能力。

这在现实中或许并非高几率事件,但是在电影中频繁出现,似乎也说明了又一个问题;便是中年男性对于社会现状的不甘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不愿意彻底与现状相背离,一方面受到社会秩序甚至自我的内心秩序所禁锢;另一方面,他们对英雄主义依然抱有年少时的幻想。

最终,中年男人们偶尔欢脱一下,展现出大杀四方的能力和气概;这背后则藏着他们于时间长河内的无奈、不甘和被迫妥协。

当他们身上真正的激情褪去时,就会发现,其实人生并非如电影这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在功夫片时代,英雄主义、武术和暴力成为了散发男性荷尔蒙重要凭借;但是当电影回归到现实,人物回归到家庭之后,他们必须按照正承认来生活。

在遵从社会秩序的同时,收起当初锋利的棱角。可见《愤怒的黄牛》展现的并非是一个生活常态,在特殊环境下人物的决心、行动力和爆发,这些都可以被冠上传奇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作明星的潜能

虽然作为一部翻拍自韩国的电影,它找吴樾来演或许更适合不过了。一方面剧组看到了吴樾的中年危机,时间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另一方面,他拥有一个后英雄时代的全部能量。

边缘和英雄两种特质齐聚于吴樾一人身上时,他便成为了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或许我们在探讨功夫演员的身份时,不自然会对其武术潜能进行过分渲染。

说这是一部纯正的动作大片,然而在这些元素之外,我们应该明白,一代武术演员终将离我们远去;传奇和英雄终将消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一切并非是时代的原因,从传奇本身的性质来看,并不具备日常性;过于特殊性的时间表达,从本质上已经背离了我们的日常。

尤其随着社会信息交互的扩大、我们沟通日常的科学性的增量叠加,便愈发容易拆穿电影传奇背后的假面具。

当本身事件逻辑站不住脚的时候,谁还会再去相信英雄的所作所为呢?而这一切造成了现实和电影的再度割裂之外,又给了演员本身造成了二次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者关联到武术本身,演变为我们对于人体力学的特殊性的质疑;许多人编得出来这样一个结论,吴樾能打,但并非想象中如么厉害。

而武打明星甚至在采访中也一度承认电影中场面的不真实性;那么问题来了,观众从功夫片中又能获得到什么呢?

如果从观众角度来说,他们早已经认清了电影事件的非真实性;在银幕内体验更多的则是感官上愉悦,暴力和犯罪、动作和快速剪辑的叠加,加速了电影的运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运动感成为了观众感官刺激的重要来源,在《愤怒的黄牛》中结尾处的撞车、飙车极具速度感。

吴樾从里打到外的闯关游戏,更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人体的动能得到了最大的张扬,且模糊了现实和虚假的界限,构成了最直接的视觉冲击。

其实在这些表面元素之外,便是正义和家庭的核心元素,而电影《愤怒的黄牛》把家庭、爱情和正义感三者有效捆绑在了一切,构成了让我们信服的精神感召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情感上的共鸣一旦形成,我们便无法逃脱对这部电影的赞扬;尤其对于中年男性观众来说,尤为如此。

精神能量可以通过联想进行传染,而我们对电影中的角色产生了认同之后,甚至可以联想到演员本人的真实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我们承认了电影中事件以及武术的虚假,但是吴樾甘于为这份虚幻奉献的勇气和精神却是真实的,尤其十年如一日的情怀,值得观众去买单。

这份情感真实和电影原本的精神力产生联动之后,进一步加速了我们对电影甚至吴樾本人的认同,最终构成了我们的好感度的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愤怒的黄牛》恰好抓住了我们的情感内核,让中年化成一场绚烂且美妙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