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金殿俗称“金顶”, 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古建筑物。金殿遍体镏金,结构严谨,精密合缝,经历数百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武当山金殿古代铸造工艺技术,至今仍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团。

 一、一尊神像

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兵变,四年征战,攻陷南京,赶走了侄儿建文小皇帝,自己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位宝座,改称年号为“永乐”。此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下令大兴土木,修建故宫皇室宫殿。

宫殿动工不久,永乐皇帝又听到爱臣隆平侯张信来奏,说湖北的武当山大顶之处,曾多次呈现了五色彩云与金色的光柱。永乐皇帝闻听暗自思忖:自己从北方起事以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处处化险为夷,最终得到了大明的整个江山,莫非,自己赢定天下,果真有真武神君在暗中相助?武当山大顶多次出现金光、彩云,那里一定就是真武神得道显化的地方。为报答神明威灵,也为了巩固自己神权、皇位,永乐皇帝决定要大修武当山,还要在武当山的大顶之上,建造一座金殿,用最高的规格来供奉真武大帝的神像。

永乐皇帝一道诏书,动用30万军民、工匠,浩浩荡荡地开赴进武当山。按照设计规划,将在方圆八百里的武当山之内,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并派遣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前往负责全权督建。

浩大工程,耗资巨大。永乐皇帝花钱不眨眼皮,为了在武当山顶建造出天下第一金殿,他大笔一挥,从国库中调运出300公斤黄金,30余吨精铜,交给了工部的能工巧匠,作为浇铸金殿与金神像的专项用料。

武当山山高路远,山上施工多有不便。神像与金殿至关重要,永乐皇帝又提出把关钦验的要求,神像与金殿只能在北京浇铸完工,然后再运上武当山顶进行组装铆接。

工部大臣接诏后,汇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根据皇帝的要求来设计金殿与真武神像。这金殿不难设计,可在塑造真武神像的时候却出了麻烦,因为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真武神君,画师工匠们只好凭史料记载,各自绘画出不同的塑像请皇帝检验定夺。

画像送到皇帝面前,永乐皇帝一一审阅,极不满意。称画像中的真武神像不准,有辱神灵,下令诛杀了无数的画师。

消息传开,画师工匠战战兢兢,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隆平侯张信揣摩出了皇上的心思,他悄悄告诉一画师,何不按照当今皇上的相貌来塑造真武神像?画师茅塞顿开,依言而行,结果龙颜大悦,重赏了画师,就按照这个样子来浇铸真武神像。

此后,工匠们日夜劳作,很快就浇铸出了一尊10吨重的鎏金真武神像,与一座20余吨重的鎏金组合金殿。永乐皇帝钦验后,非常满意,下诏金殿开始起运,要尽快将其矗立到武当山天柱峰的大顶之上。

且说这隆平侯张信接诏后,调集大船,沿水路起程,自南京,溯长江到汉江,历尽数月奔波,终于将金殿搬运到了武当山上。

武当山天柱峰顶,海拔1612米,山高风大,加上山势陡峭,面积狭小,不便安营扎帐。侯爷观察完地形之后,命人将自己的帐篷安扎在距山顶半里远,一个避风向阳的大平台处。忙完这一切,天色已经不早了,加上远途奔波劳顿,隆平侯张信传令,让参与搬运的施工人员早早收工,下山歇息,待明日申时上山开工,建造金殿。

为了防止意外,张信在山顶上布置了值班的岗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才进帐就寝。

第二天一早,张信尚未起床,忽听手下人进帐来报:“报侯爷,大事不好,那神像咋晚不见了!”

“什么?”张信翻身坐起,“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去叫那几个值班的守卫人员来见我!”

“报侯爷,那4个值班守卫兵也不见了,侯爷你快去看看吧!”

隆平侯张信闻言差点没有晕倒,他慌忙穿好衣服,跌跌撞撞地往山顶上奔去。

山顶上,早已布满了数十名兵丁,大家围在一起,正在窃窃私语。张信走过去一看,施工现场仅剩下那些金殿的组合散件了,而那个重达10余吨的鎏金真武铜像,果真不见了!

两万斤重的铜像,侯爷张信历尽千辛万苦,与工部大员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并动用了数千名施工人员,好不容易才将其“请”到山顶上来的,才一夜之间,这神像竟然不见了,岂不怪哉!

张信叫过守卫军头目,问他是什么时间来到山顶的,这神像又是在什么时间失踪的?

守卫军头目早已吓得面无血色,结结巴巴地介绍说,天放亮时,是手下的四个守卫兵前来接岗,走到山顶后,没有找到一个人,这才发现,昨天搬运上来的神像失踪了。

这消息无疑是晴空霹雳,隆平侯张信在山顶愣了半晌,硬是回不过神来。

(李如有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请看下集,二、两个飞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