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自有万物生的道理。但是万物皆有始源,源生发于无,由无中生有,再往而复始。画道一脉,亦是如此。然而追逐其形态所生之始,应为画图记事之时,可画通天地之德,却由伏羲画卦而生。后经历代先贤演变、丰富、完善而成画道。从而有了传说中所言,“画者成教化,明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因而,画之一道,所生之道理,所承之道理,是与文字所生之章意,一样之功。也是画道所生之始源。承教化之效。故而,中国画又有写意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艳作品《鹤影》

画家对道的认知,以及画家所要去表现的精神,关系到画之生成,画之正宗。有始源,有进化论,有发展史,方可为正宗,方可为画之道。因而历代画家在言传身教中,都脉络清晰,循道而行,以意神会。然而,到清末开始,道之意渐无,而回画图记事之始。画渐变为画,而非画道。其再无与六籍同效之功,写意之名、写意之效、写意之功,荡然无存。期间虽有保护者,但留下了点薪火,但是因力而不从心,而为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艳作品《鹤影

时至今日,虽然写意之名被高呼,被崇尚。但是写意之意一变,而非“六籍同功”的写意了。其丧失了文字的章意,画面自然就了无生机。一味地变形而生出的画面,给予的也不再是美,而是扭曲。写意之中的写字,也被今人完成了作与造,甚是悲哀!在这里希望仅留的薪火可以燎原,把画之道在还给世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艳作品《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