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治日报《法人》全媒体记者 李韵石
CFP
在科技创新和市场经济的双重驱动下,一方面,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面临着能否顺利“走向”市场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急需利用新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如此背景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己任,应用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商业化和产业化,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职业的从业者——技术经理人应运而生。
从技术经纪人到技术经理人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便已有了技术经理人的雏形。当时,随着科技成果的市场交易行为逐步展开,一些科技人员率先走出研究所、实验室,到市场上推销自己的科技成果,提出建立科技成果有偿转让制度。其间,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中不断涌现出很多科技成果交易的服务人员。
上世纪80年代末,一群来自各个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进入长三角地区,为当地中小企业出谋划策、指导生产,帮助因生产经营与技术能力不足而面临困境的企业“起死回生”。由于这些人的活动时间多选在周末,他们被称为“星期天工程师”。这个队伍中,有一部分成为了中国早期的技术经纪人,他们帮助创新成果走完了步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技术经纪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对技术精英和管理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出现技术经纪人培训及经纪机构。
2017年,教育部举办首期全国高校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技术经理人听上去比技术经纪人更加“高大上”。从此,这个新称谓开始在业内流行。
2018年12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
“虽然我们对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跨界沟通,但工作也有重点。”8月3日,中关村跨界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齐松桥告诉记者,联盟要求技术经理人首先要关注战略新兴产业,例如新能源、生物医药、大数据、物联网等国家重点鼓励领域,其次关注企业需求,一些落后产品的再开发利用不是技术经理人关注的目标。
市场规模巨大,入圈门槛高
中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很大。科技部火炬数据中心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共登记技术合同549353项,成交金额28251.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8%和26.13%。
但同时,能够胜任的技术经理人数量却严重不足。技术经纪人时期,更多强调居间、行纪或代理等经纪业务。而技术经理人的业务能力远不止于此,其服务范围强调覆盖整个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也就是要“全程参与”。技术经理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承担的工作并非撮合交易那么简单,一个完整的转化流程复杂、耗时较长,需要投资人、企业家、技术经理人、律师、技术专家多方协作。
“这个职业还没有兴起,科技中介机构的数量不足,技术经理人能力也参差不齐。”齐松桥介绍,中国接受过技术经理人培训的有几万人,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数却不多,2012年北京市持证的技术经纪(经理)人还只有600多人。而且近些年,大多高校多重于科研的“高、精、尖”,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科学前沿问题,追求技术先进性和成果新颖性,但对技术、成果的实用性和相应社会经济效益重视不够。这造成了高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由于缺少市场引导,科研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盲目、偶然、超前的科研成果往往得不到市场认可,如何针对市场进行科技研发?如何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都需要技术经理人进行衔接。
2020年,科技部颁发了《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试行),要求建立覆盖培养、管理、考核等各环节的规范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高水平、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技术经理人是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齐松桥告诉记者,商业化意味着科研产品能够实现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内容,要求技术经理人能够了解产品开发、市场评估、市场战略、金融、制造、财务等一系列能力。因此,在他们的技术经理人俱乐部里,大部分技术经理人的年龄在40岁左右,年龄最大的71岁。
齐松桥介绍,以中关村跨界创新联盟第三期技术经理人培训人员结构来看,50多人有一半以上都是退休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培养后,能够准确判断出科技成果的技术先进性和商业化潜力。
孟雪曾经是一名技术经理人,由于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时觉得异常困难。在经历了8个月时间的努力后,她选择了放弃。“技术经理人干好了每年能挣上百万元,甚至更多,但这需要对技术和市场都非常熟悉。比如,一个医疗设备,你要熟悉它的用途、作用、适用病症、市场需求等很多专业问题,只有对这些知识了然于胸,才能去与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接触。” 孟雪告诉记者,此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多是由政府出资设立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它们仅提供科研成果转化的信息、技术、咨询等基本服务,没有进一步发展出个性化推荐、创业培训等服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多数科技中介机构中缺少既懂市场需求又懂科研动态的复合型人才。
结合自己的经历,孟雪认为,技术经理人作为衔接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场的桥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未来应该多层次、大体量培养高学历、高职称和从业经验十分丰富,并且有商业运作能力的技术经理人十分必要。
齐松桥认为,技术经理人另外一项重要能力是要有建立合作关系的能力,其主要作用是沟通和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技术经理人会直接与学术、行业双方面的专业人员合作,配合双方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技术经理人拥有沟通、解决冲突的技巧,在漫长的产品转化过程中,他们还要负责维护合作,促进双方有效交流技术和想法。
齐松桥还表示,技术经理人的人脉关系也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结果的重要个人能力。“做这项工作,圈子比证书更重要。”齐松桥举例,某高校的成果转化负责人手中有激光增材的技术,需要技术经理人帮助联系相关企业进行转化,这需要技术经理人的圈子面广,人脉资源丰富。
佣金收益可观,到手不易
“技术经理人的收益来自于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后的佣金。”根据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北京市于2019年出台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法律地位,鼓励设立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支持开展跨境、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持国内外相关服务机构在北京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发挥转化服务机构供需对接“黏合剂”作用。
同时,《条例》还规定了技术经理人从事成果转化的收入比例,“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从该项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利用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从该项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技术经理人的收入便包含在这70%之内,例如中国建材集团明确规定收益比例为:发明团队50%,单位30%,转化团队20%。
“收益比例看似很高,但最后拿到手里并不容易。” 齐松桥告诉记者,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转化有几个障碍,包括信息缺乏、人的能力不足、政策和经济障碍、贸易和政策障碍、商业限制、法规和标准不健全,以及可能存在的技术障碍等。从开始为供需双方建立联系,到最终成果转化,这个过程短则几个月,长则需要几年。其间,如果发生技术淘汰等情况,成果转化工作就会被迫终止。
(责编 白馗)
本文刊载于法人网-《法人》杂志2021年08月总第210期-封面故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