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德为本,诚敬致用。为响应中央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号召,培育一大批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于2014年成立了敬德书院,旨在开展师道培养,丰盈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立德树人的职业能力。书院继承中国古代书院尊师养士、作育英才的优良传统,组织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师资培训和文化传播工作,全力弘扬传统师道、培养高尚师德、熔铸忠诚师魂。

传承师道,读古今文章

传承师道,传道在先。书院传道,传的是大学之道,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书院传道,传的是文化之道,是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院传道,传的是尊师之道,因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作为秉承传统书院精神建立的现代教育书院,敬德书院以至诚传师道,主要服务海淀教育系统,服务于干部教师的品德修为与人格养成。书院课程设置注重思辨和创新;注重教学方式,注重讨论切磋,质疑问难;注重讲明义理并躬行实践;学术氛围注重兼收并蓄,百家争鸣。

为传承师道,敬德书院积极贯彻国家教育部门关于深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要求,以学术、研修、读经、会讲和游学等五种课程类型,多途径、多方式组织开展干部教师传统文化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和提升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引导教师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的内涵,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导教师努力将中华优秀文化思想内涵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敬德书院继承了我国古代书院的讲学传统,“延高士以主讲席,徕学者为示周行”。5年来,书院邀请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知名教授担任导读专家,先后开设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为主体的传统经典讲读课程,连续3轮共9期的经典研读课程,回归原典、深耕细读,形成了“自主初读、学者导读、深入复读、自注品读和常行践履的经典读书法,跟孔孟学做人、学师道,明理至善、修齐治平,有效提升广大教师对原典的学习热情,加深了教师对文化的感情,培养了一批具有君子人格的优秀教师。

书院建院初始就创办了中华·敬德读书会,开展经典研读活动102次,总计408学时,有400余名教师参与读经,最终形成了9本研读文集,总字数230万字,并同步制作音频课程近5000分钟。书院将自修、研修、导修、讲修融于课程,积极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传统文化培训,拓宽和丰富师道传承的渠道与方式。

敬德书院每年春秋两季,在孔子和孟子诞辰日开坛论道,汇聚百家。春秋论坛包括主旨演讲、专题论辩等模块,通过传儒学、论教育、讲师道、叙情怀、议严师、品词赋,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目前敬德书院已举办10次春秋季论坛互动,内容涉及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儒家文化与家风家训、传统儒学与当代教育、师道尊严与教师发展、古典诗词与家国情怀、儒家文化与教师幸福、传统师德与新时代教育等主题,形成了主旨鲜明、彼此融合、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会讲风格,在弘扬师道的同时,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智慧,设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奖”的评选活动,旨在表彰践行传统师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取得突出成效的优秀教师,更大程度地发挥书院的社会教育功能。

书院为传承师道,正如荣誉院长楼宇烈所勉:“集天地正气砥砺涵养尊德性,读古今文章琢磨切磋道问学。”

涵养师德,集天地正气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者,师之本也。书院为培育师德,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纲,因需设课,开设20余门学术课程,引领教师开展专题学习。学术课程主要致力于夯实教师的传统文化基础,提高传统文化专题教育与教学水平。几乎每一门学术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详细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计划安排,是书院重点建设的培德课程。自2014年以来,书院围绕礼乐文明、儒家思想、诗词文化、书画艺术、非遗教育、文史著作研读等专题开展了300余次教学活动,共计1200余个学时,培训教师2000余名。课程形成30多本结业文集,文字总量590余万字。教师们通过学术课程的系统培训,丰厚了文化底蕴,提升了人格修养,并进一步坚定了果行育德的使命感。

会讲是我国传统书院很重要的活动方式之一,岳麓书院历史上有著名的“朱张会讲”。敬德书院建院初期就与《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合作,共同创立了“中国教师·敬德会讲”,蕴善水之德,育灵惠之师,培育教师君子人格。敬德会讲已经举办13期。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哲学家楼宇烈先生都多次来书院参加会讲。会讲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分别就“仁爱之师与师德建设”“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传统文化与教师德行”“知行合一与教师德性”“知行合一与研学旅行”“君子之德与教师引领”等话题举办会讲,邀请国内外深具情怀、理实融通、见识卓越的各界专家,纵论教育发展。论道、论学、论政策,融集贤士君子睿见;通达、通言、通变革,洞悉教育发展机蕴。会讲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800余位教育专业人士参与交流讨论。会讲的成功举办在学术界特别是基础教育界产生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使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书院广邀专家,充分利用自身作为研究基地的优势,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书院力求通过学术研究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课程改革,最终让广大的海淀师生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受益者。为了提高书院的学术研究能力,敬德书院广纳学者专家及中小学教师成立课题组,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措施研究,积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以礼乐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诵读为核心开展课程实践探索;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师资培训,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与课程体系;聚焦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梳理思路,分享经验。以课题项目研究为文化引领,立足塑魂立根,表达“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教师对文化的热爱,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和“慎独”能力,在提升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涵养师德。

再塑师魂,养人心归仁

敬德书院有对联曰:“读书对圣贤求世道还古,立志在天地养人心归仁。”展示书院塑师魂、养仁德的价值追求,承袭传统教育文脉,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为了积累书院教育教学成果,建院初期,敬德书院就创立《敬德书院学刊》,分春夏秋冬四季学刊,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师德师魂为时代使命,为广大专家学者、学员教师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的平台,提供一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切磋教艺的园地。《敬德书院学刊》每期围绕当季重要专题讲座设计内容,收录专家学者及学员的优秀文章及作品,文图齐举,辞雅意丰,努力做到让读者赏心悦目,宣传海淀传统文化教育及师德建设成果。《敬德书院学刊》作为书院大型活动与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以其无声,胜其有声,传道、授业、解惑,给很多来书院研修的老师提供了学习的参考、标准的对照。对应新的资讯、更有力的活动、更热门的教育话题,学刊力求为海淀教师们提供更新鲜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让全区教师及时掌握书院新动态与学术发展,成为书院塑造师魂的重要推动力量。

书院积极跟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成果,积极收集整理和编制系列参考资料和学术文集。书院建立在鹫峰半山腰,属于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书院成立伊始便高度重视自身历史文化的挖掘、积淀和整理,编写刊印了《敬德书院人文手册》。经过数次改版、重印,2018版人文手册内容丰富,数据翔实,设计美观,收入图片166幅,文字6万余,成为介绍敬德书院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立根塑魂、发挥书院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帮手,为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术研究和教师师德培养、师魂塑造提供了必要的文献参考。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人物,决定了教育的品质。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知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院5年,敬德书院始终把师道传承、师德建设、师魂塑造放在首位。全院累计完成60余项课程,总计3000余课时,举办活动600余次,使参与课程的教师达到了30000余人次。此外,书院还接待全国其他省、市、区的游学同行数以千计。

一年又一年,敬德书院深耕厚植,以“秉承中华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人文教育使命,培育立身行道之人”为办院宗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师道,育师德,铸师魂,成为广大教师在职培训与自我提升的成长基地、研究基地和修行基地。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25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