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工代赈是集就业促进、基本建设、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通过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组织带动农民群众就近务工就业、增加低收入群体工资性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激发农村低收入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推荐工作典型、交流做法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从各地遴选了一批以工代赈典型案例,现予以推介。
【以工代赈典型案例之三十】
天津: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助力农民就近务工增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天津市积极主动作为,谋划了一批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帮助农村群众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激发群众依靠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群众生活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拓展以工代赈对象,明确工作思路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结合市情,制定印发了《天津市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明确受益对象为本地农民,重点向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众倾斜,明确了将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与推动全市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增收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提出要在农村生产生活、林地山地保护、农村水利、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建立市级协调机制,统筹推动工作
为推动《工作计划》落到实处,天津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委、市人社局等七部门,建立了天津市以工代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通过召开以工代赈项目谋划部署专题会和实地调研座谈,进一步明晰了谋划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的工作思路。协调机制有效促进了以工代赈政策与农业农村、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草原等领域政策的统筹协调,为谋划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提供了机制保障。
结合市情实际,因地制宜谋划项目
2021年3月至5月,天津市在各涉农区范围内,结合各区实际,谋划了一批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并为每个项目设计了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措施,印发了《天津市以工代赈重点项目清单》。项目清单涵盖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农村文化旅游、林地山地保护等五个领域,总计35个项目,投资总额约9亿元。其中,农业农村生产生活领域以工代赈项目14个,主要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项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领域3个;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领域2个;农村文化旅游领域6个;林地山地保护领域10个。目前,已有25个项目开工建设,并带动了一批当地农民群众参与到工程建设中。
天津市宝坻区组织南杨码头村农民群众参与河道治理工作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确保项目落实落地
为确保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能够切实发挥助力农民就业增收的效果,天津市同步建立健全了工作激励机制。一是要求各涉农区在谋划项目、安排资金和编制投资计划等工作中,要将以工代赈方式作为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考虑,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等前期报批文件中对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情况予以说明,将以工代赈的劳务报酬支出作为单列项在项目投资概算中予以体现。二是及时总结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示范,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对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成效明显的街镇、单位,在相关财政资金的申报、安排和拨付上予以优先倾斜支持。
下一步,天津市将把以工代赈方式推广作为提高本地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积极动员、认真组织,着力推动以工代赈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最大程度为有务工意愿和能力的农村群众创造就业机会,让农村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