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6 年 12 月,明朝与日本的谈判破裂,丰臣秀吉在停滞四年后重新制定了入侵计划。次年2月(明万历二十五年正月),丰臣秀吉发动了第二次对朝战争。出动陆军141,490人,水军22,100人,水陆并进再度入侵朝鲜。这次来势更加汹汹,准备更加充足。神宗得讯后,知道使臣和兵部没有把日本方面的真实意图动向报告朝廷,一心求和,竭力欺瞒。当即大怒,马上下令革去兵部尚书石星等人的职务,令邢玠以兵部尚书出任总督,御史杨镐经略朝鲜军务,再次出兵援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朝鲜将军元均对李舜臣的指控和日本双重间谍吉原的阴谋,李舜臣遇到了麻烦。一向怨恨李舜臣的职位高于自己的元均,不仅蓄意撤销李舜臣的多项命令,还经常向朝廷虚报海军状况和战果。以诋毁李舜臣的人格。结果,朝廷越来越怀疑这位神武将军的忠诚。

但日本人知道,如果他们新的入侵计划想要成功,他们首先需要消灭那个毁了他们以前所有计划的人。为此他们制定了一项计划,让他失信于皇帝。一名叫吉原的日本士兵被派往朝鲜将军金应洙的营地,他提出要为朝鲜人担任情报人员。金将军欣然同意,吉原能够充当告密者的角色,又能够向韩国人提供看似有价值的信息。一天,他向金将军报告说:“不久,日本的加藤清正将军将抵达朝鲜。我很快就能向你提供关于他所航行的确切时间和船只的全部细节,但与此同时,让朝鲜派通杰萨来伏击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将军相信了他,并请求皇帝的许可,派遣李舜臣前往敌人到达地方。皇帝同意了请求,并命令李舜臣派遣船只。然而,李舜臣发现自己无法服从皇帝的命令,因为他知道指定位置非常危险,有许多淹没的暗礁。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尝试任何形式的军事行动都是一种自取灭亡的行为。金将军得知此事后上报朝廷,皇帝大怒,以为李舜臣抗旨不尊。李舜臣被逮捕并被关在汉城,并遭到殴打和折磨。皇帝想处死他,但李舜臣在朝廷的威望还是比较高的,支持他的人为他求情,于是就放过了李舜臣,免了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元均所愿,他被任命为同济萨,取代了李舜臣的位置。然而,他在海军方面远不如李舜臣,在管理士兵和舰队的职责上很懒惰,然而,元均于1597年8月27日(万历二十五年七月十五)在漆川梁遭日将藤堂高虎的伏击,接管朝鲜海军的元均在漆川梁海战中指挥不利,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朝鲜更是丧失了制海权。元均本人也在战役中阵亡。日军占领了包括釜山在内的朝鲜多个岛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元均惨败的消息后,宣祖皇帝为自己草率的决定感到懊悔。无奈之下,宣祖皇帝再次起用了本来已遭罢黜的李舜臣。(李舜臣因谗言而被害入狱)李舜臣到任时,原来苦心经营的水师,只剩下数艘舰船。但他因为身系救国重任,惟有在这个逆境里尽其全力,在全罗道水营着手重建海军。8月28日,李舜臣指挥这支刚重建的水师,再度与日本水师决战,而决战地就是在鸣梁海峡。鸣梁海峡是珍岛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海峡,水流湍急。由于潮汐与海浪的缘故,每隔3个小时鸣梁海峡内的海流方向会发生逆转。海峡仅宽约294米,狭窄到可以在两岸拉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舜臣守在鸣梁海峡,但因兵力薄弱,所以决定设陷阱,派人趁退潮时在岸边设置了铁索与木桩。9月16日,日军统帅藤堂高虎率领330馀艘战船和2万陆军出发,欲趁涨潮时攻入鸣梁海峡,全歼朝鲜水师。10月26日的清晨,一切准备就绪后,李舜臣首先将海峡内的民用船只侨装成战舰,以扰乱日军,使其以为朝鲜水师已恢复过来。等日舰靠近时,隐蔽在山脚的李舜臣对日舰发起猛烈的炮轰。由于日本的舰船是尖底的海船,在湍急的海流中摇晃不定,加之李舜臣海军有山体的遮掩,他自己则亲率12艘战船引敌深入鸣梁海峡。在成功引诱日军进攻后,炮轰日本舰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欲发起反击,由于朝鲜海军占据地理优势,无法发起有力攻势。朝鲜海军趁机对准日军指挥舰发起攻击,歼灭日军指挥舰和其他战船2艘,当场击毙日军主帅来岛通总。就在这时,潮水开始退却,日舰相互撞击,阵势大乱,大量日舰挤在狭窄的海峡内,成了极其被动的攻击目标。朝鲜舰船趁势进攻,日舰因失去主帅,军心涣散,只得顺潮向东撤退,但却遇上李舜臣事先埋下的铁索和木桩,无法退却。朝鲜海军发起总攻,凭借着13艘军舰成功击沉日舰36艘,击毁92艘,并击毙日军8000馀人,大获全胜,而朝鲜只阵亡14人,没有一艘韩国船只丢失。朝鲜再度重创了日本水师,成功切断稷山之战以来受日军控制的黄海补给线,重新掌握了制海权。这就是鸣梁海战,如李舜臣将军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纯属天佑,堪称海战史上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此次历史战役,日、韩史学家有不同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