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用”字诂

《周易》乾坤两卦,六爻占尽后,仍赘言“用九”、“用六”,义在示人以蓍法,即揲策作爻时,经过三次“挂一”、“分二”、“揲四”的过程,揲余之正策为九或为六时,则此爻为变爻。六爻之卦,可揲出一爻变,两爻变或三爻变,或六爻皆变,或六爻皆静。这个简单明确的意思,两千多年来,历代经师中,多有人搞不明白或未理解透彻,但今日,当已成为习易者的基本常识,毋须多费唇舌再加介绍。这里只试探一下“用”字古义——

已破译甲骨文中有“用”字,为独体象物字,于省吾释:“用字初文本象日常用器的桶形,因而引伸为施用之用。”以为用、桶古音叠韵,本义是桶。《说文》:“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卫宏说。”许说为引伸义了。

于省吾、许慎的解释对不对呢?我们先将四个甲骨文排列出来,比对一下:

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比对,不难看出,于省吾、许慎对“用”字的考释不无失误:字形不象桶,也不从中。那象什么呢?从卜,象编简,又不是一般的简册,而象减少了数量、有独立或特殊使用用途的简册,或者非正式龟卜用的零残骨板,专用于易筮时刻记卦符和占辞,商人为此而造出这个“用”字,它很可能还隐含了代指易卦爻变的意思在内。《周易》在乾坤两卦之末又言“用九”、“用六”,盖因袭了商人对这个字的原义用法。别忘了,《周易》的第一作者文王姬昌即为商臣,而第二作者周公则兼有商周两属的身份,对商文字(甲骨文)应该是不陌生的。

《书·洪范》中,前商遗老箕子向来询访他的周武王介绍商代易占法时说:“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易)占用二(贞、悔),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箕子说的很清楚:商代是龟卜与易筮并占的。占必有辞:龟卜必有卜辞;易筮亦必有筮辞。但一个诡异匪夷所思的现实状况却是:自清代开始,以至于今,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出了大量的龟卜用甲骨卜辞,而易筮遗存,则只有1950年郭宝钧于安阳殷墟四盘磨发掘出来的区区一块商王康丁时代的甲骨,上刻三个易卦卦符,两个文字:“魁”和“隗”(或为“媿”)。这样,问题就来了:那大量的易筮占辞哪里去了?还沉埋在地下么?它们都刻在了骨板上还是竹简上?若大量占辞都刻在竹简上,为什么至今还没挖掘出一支?当时就全都烧掉了么?《周礼》说太史掌三易,商易《归藏》是其一,那末,入周之后,周初王室还留藏有一部比较完整的《归藏》文本么?若有,它最后到哪里去?孔子入周学礼,见过这个文本么?这个文本是只有卦符,还是卦符、占辞并存?当代出土的战国楚简中托名为《归藏》的篇目中,保留了多少真《归藏》的内容?资料不足,阙疑可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