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杭州有一客户朋友,女的,又高又白又瘦,眼角微垂,无辜如小鹿,人称“蒋村江疏影 ”。

此妹子在城西某高端楼盘分别用自己、妹妹和妈妈的名字捯饬了3套房,历任男友非富即贵,她的名言是“有钱人不喜欢不爱钱的女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她说: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本来就爱钱,那他当然也喜欢和他有同样观念和思维的人咯。

再说了,不爱钱的女人,吊丝也可以得到,穷人不奋斗也能得到的女人,富人何必辛苦多年去抢呢?

她这套歪理邪说当年把我唬的一愣一愣的,但就这样一个拜金的城西小贵妇,日常擦手是用开塞露,说便宜又保湿,眼霜用的是痔疮膏马应龙。

想象一下,她几万块的香奶奶包里,一堆名牌货中间乱入这俩货的场景,那画风真的是……

今天好巧,马应龙(600993)大涨,看着分时图,我脑海中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她,其实反差大的又何止小贵妇呢?马应龙本龙也是个宝藏瓶啊。

他和老干妈陶华碧属于国货界的神雕侠侣,一个是菊花王一个是辣酱皇后(sauces queen),据说美国很多帮派都从亚马逊下单购买,用于尖狱中流通。

6只装的栓剂价格是15.8美金,这还是大哥的拿货价,进了尖狱就翻倍,一只顶国内6只的价,还不一定能抢到,狱友们亲切的称它为“薄荷味的彩虹”。

光听名字像个小伙儿,但实际上马应龙已经439岁了,它诞生于1582年,也就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万历年间,仅次于那个国窖1573。

创始人叫马金堂,是个懂中医的回族青年,那时候北方土壤已经开始沙化,他老家河北定州一到春秋天,风沙频繁,许多人就得了眼病。

小马大夫研制出一种可以治疗眼疾的药物,取名“八宝眼药”也叫“定州眼药”,专治红肿烂眼、见风流泪、老眼昏花、内外两障等多种眼疾,遇到穷人来看,经常免费赠送,因此口碑好得很。

到了明朝末年,定州因地处交通要塞,逐渐商业化,药业市场也繁荣起来,同仁堂等著名药店都在这开门市。

小马大夫的儿子马应龙,为了推广自家产品,在北街开了家店,并将“八宝眼药”更名为“马应龙八宝眼药”,正式投放市场。

老底子么生意比那些大牌店都好,马应龙马哥心想,那同仁堂在全国都有市场,我家药膏也不差,何不走出去呢?

然后他就让侄子马万兴开拓北京市场,那时候也没高铁,小马带着家人和帮佣,以及大量的眼药,骑着毛驴浩浩荡荡就北上了。

京城天广地阔,他很是兴奋,那时家里也有钱,它考察了一番后,在前门外西河沿真武庙旁租了一座宅子,修葺门面,炮竹一响,正式开业了。

小伙子到底年轻,他觉得自家产品好,自然不愁卖,却不想能来这儿的药品都属于在地方上有口碑的。

但皇城根的人不一定买账啊,为了卖药他各种招数都用上了,还是没啥成效。

眼看着钱要花完了,药还没打开销路,他跟家人说,你回去凑钱,我在这儿守,快去快回。

那时往返一趟要一个月,小马一边守店一边等待金援,那真是人生最艰苦的时候,为了省钱,他一天只喝两顿稀饭。就这样还不行,到第25天已经要断炊了。

举目无亲又冷锅冷灶的,小马哥都要哭了,饿到第27天实在是扛不牢了,找隔壁卖红薯的师傅借了5个铜板,这才活了下来。

不久,家人带着筹款回来了,而药店生意经过数月的推广后,竟出人意料地红火起来。

京城还流传起一段顺口溜:“身穿瑞蚨祥(布店名),脚踹内联升(鞋店名),头顶马聚源(帽店名),眼看马应龙”。

几年后,赚肿了的小马在北京买了30多处房宅,开了许多分店,但老店地址始终不变。

因为他知道,老北京多数人只认位子不认牌子,于是始终秉承“穷则变、富不迁”的原则,但北方市场是站稳了,南方还是空白呐。

小马哥又找来弟弟的长孙小小马,让他去武汉开拓市场,为此还特意讲了当年自己的惨况,让他一定凡事要有计划。

这个小小马脑子很灵,他到了当地没有马上开店,而是先在收费最低的栈房里住下,每天出去逛逛,顺便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不久,他发现栈房的帐房小李子精明能干,对当地十分熟悉,于是把他拉拢过来做顾问,说哥俩一起干。

从一个小会计一跃成为龙头企业合伙人,小李子兴奋的带着小小马走遍武汉三镇,最后在武昌的斗极营、汉口的大夹街和汉正街租赁了加工场地和店铺。

开张了之后,他也没大肆宣传,而是在门楣上写了几个大字:“北京马应龙定州眼药店分此”。

有祖上教训在,他事先已经做好了药品要长期滞销的准备,带来的钱也根本舍不得花,留着撑不下去的时候再用。

没想到那时马应龙眼药的名声早已在南方传开,刚开店就成了网红打卡地,一下子火了。

接着他和两湖以及安徽、广西的许多中药店都建立合作关系,并四处开分店,家族生意一下子进入全盛时期,不仅国内知名,还传到老外那里。

20世纪20年代,有个叫葛思德的美国商人得了绿内障,也就是青光眼,四处寻医问药,但在美国和欧洲都没找到良方。

他有个朋友是美国驻华使馆武官,介绍了马应龙给他用,试了之后效果非常好,这让他对中药和中医产生了兴趣,没事就买这方面的书,买了很多。

后来这些书被捐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图书馆,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葛思德图书馆,胡适先生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那儿当馆长,这也算是眼药膏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吧。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国内一片萧条,为了躲避战乱,马家把家产的大部分卖了换成金条,南下香港置业,这时候小小马哥原本留几个伙计守门面,自己要按计划拖家带口先去广州汇合的。

当临行的大船靠岸时,他突然改了主意,说不能就这样放弃了,死也要死在一块,于是又回了武汉。

也正因为如此,马应龙这个品牌留在了国内,并发展至今,如果当时他走了,可能就成了香港品牌或者南洋货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造化弄人吧。

战乱时期饭都吃不饱,别说看病了,所以眼药店生意并不好,解放后,乡下缺医少药,农民遇到蚊虫叮咬,烧伤烫伤都是随便找个东西擦擦。

马应龙眼膏因为便宜就成了“万能药”,哪儿疼擦哪儿,后来有个农民患上痔疮,痛苦难当,情急之下将眼膏涂在屁股眼上,不想顽疾竟被治愈了。

1952年马应龙眼药改为马应龙制药厂,小小马成了老老马,他把企业交给了马惠民——迷你马经营。

1956年药厂公私合营,厂长迷你马很会做事,在他的带领下,厂里从只做眼药发展成了做各种药,厂址也由武昌斗级营迁到汉口民生路口。

1964年,马应龙制药厂迁至武昌南湖,两年后改名为武汉第三制药厂。

1978年后,国内许多传统品牌相继再度问世,马应龙眼药也不例外,那时候很多客户都说这个眼药擦屁股效果贼好。

说的多了么,迷你马决定试试看,于是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就诞生了,只要能治病救人,涂哪个眼儿不重要。

1993年武汉第三制药厂改制为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并于2004年成功上市,也就在那一年,它的痔疮膏在网络上火了。

起因是有网友发现,鱼圈化妆师们经常拿它来给明星们上妆前用,说是能解决黑眼圈问题,一时间爱美人士纷纷效仿。

当全网的女性朋友都在交流这个菊花膏到底是治黑眼圈管用,还是祛眼袋效果好时,马应龙难为情了。

先是多次辟谣说这东西太刺激,涂在眼睛上过夜,相当于用茅台做酒酿丸子,容易过敏哒。

喊了多少回没人理之后,它决定开发一款专门眼霜,其实就是拿掉菊花膏里的刺激成分,马应龙眼霜面世后,尴尬又来了。

能不能治黑眼圈效果还没出来呢,就有热心网友发现,把它涂在睫毛上能让睫毛变长变浓密,接着一传十,十传百,马应龙眼霜变睫毛增长液了。

想想它也不容易,人家本来是治沙眼青光眼的,你说擦屁股效果好,那改良成菊花膏吧。

你又说治黑眼圈效果好,好嘛,人家好不容易捣鼓出一款既能治黑眼圈还管眼袋的产品,你又说哇塞可以长睫毛哎,这到底要闹成哪样?

接下来的剧情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来了:迷你马哥一家日夜操劳,终于研发出能长睫毛的马应龙睫毛膏,然后网友一涂发现,哇偶,它能治疗白内障青光眼哎,咔,绕一圈又回明朝去了……

其实马应龙起家的八宝眼药,主要是以麝香、牛黄、珍珠、琥珀、硼砂、硇砂、炉甘石、冰片等八味中药为主料。

麝香消肿止痛,牛黄清热解毒,珍珠和琥珀都有明目作用,硼砂杀菌,冰片止痒,可以说几种药的共性就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去腐生肌”。

那眼部问题主要就是黑眼圈、眼纹、眼袋,黑眼圈形成原因是血液不畅,需要活血化瘀,加快循环;眼袋的本质就是水肿,需要消肿;眼纹产生则是细胞更新速度落后于细胞衰老速度,需要的就是加快新陈代谢。

这么一分析,好像都属于中医里“红肿、热疼”的范畴,用菊花膏好像还真没毛病,至于为啥能长睫毛,咱没想明白也不敢问。

按说能长睫毛就能长其他地方的毛发,掐指一算,马应龙生发剂又该出来了……

写到这儿,有个疑问出来了,这家公司靠什么赚钱呢?答案是主要还是菊花膏,它在肛肠领域相当于是茅台的存在。

麝香痔疮膏30年来一直保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第一,2005年被收进国家药典。

它在零售端市场占有率达80%,和第2名德国礼达拉开非常大的距离,而且制作工艺非常关键,有药厂曾拿到过配方去模仿,结果并没仿制出来。

但它也有短板,就是在销售终端——医院中的占比非常低,而药品销售上医院还是主航道,你这方面基础薄弱就属于硬伤了。

想想也正常,都进肛肠科了,医生再给你开菊花膏,那下次你还来么?不来了呀,为了凸显技艺,只能割菊花了,最好多割几次,让你上瘾了才有钱赚。

既然药卖不进医院,就自己开医院吧,马应龙肛肠连锁医院开遍了全国,但是吧,做生意它干不过莆田医院,所以这方面应收对公司的毛利贡献非常低。

也不知道咋搞的,赚不到钱就算了,人工成本还非常高,莫非一个菊花科医生,给配八个小护士?至于新业务,网上的小菊花课堂——小马医疗不提也罢,反正就是亏损的。

今天写一代名药小马哥的传奇故事,有粉丝会问,大富你这是推荐股票么?当然不是,我主要想阐述两个道理:

1.马应龙这个牌子延续了400多年,甭管它现在发展的怎样,能至今活下来,肯定有它的道理。

它们的口号是三个真:药材真,不以次充好;工艺真,确保药效;对患者真,守住信誉和口碑。

你把这三点放到任何行业上去,只要遵守了,业务都差不到哪里去,只可惜有的公司看不到这个,它们只想着跑马圈地,烧钱上规模,然后上市套现,捞一笔快钱走人。

2.不管股民也好,鱼论也好,动不动都要提科技,仿佛只有尖端科技才能对国家有贡献,其实不是的,别人有的你没有,干不过人家正常,别人没有的你有,还把它守住了守好了,那一样是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这就好比不是非得白手起家才叫牛叉,你把爹妈给的发扬光大了也行啊,你有的,就是最好的,然后把民族的发展成世界的。

话说当年滑铁卢之战,拿破仑输给了能力平平的威林顿,因为他没有亲自指挥,而是躲在帐篷里吸鸭片止痛。为什么痛呢?

因为他的菊花生病恶化了,恶化的原因是穿紧身裤,而之所以穿紧身裤,是因为当时全巴黎都流行。

所以,巴黎紧身裤导致了拿破仑的惨败,这就是跟风的代价,而如果当时哪个国际友人能行行好,送去了马应龙菊花膏,也许世界历史就要改写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