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6、易道

“大道至简”是高人语,中人以下须知后半句:“道简而术繁。”

37、《益》卦释读

文如其人。一个人说话、作文,难免从个人阅历经验、情感好恶、道德理念及价值标准出发,去描述、分析事物,论定是非曲直。周公作爻辞亦是如此,区别仅在于:爻辞非人言,而皆为象语,不可当作信史去求证、去解读。

,古卦符为

卦名释:益,甲骨文中从水、从皿,字象皿中水满而外流,本义是溢。本卦名不取字义,而是取自象义:增加,增加利益。卦体下震为增长,中爻大震为大增;上巽为近利市三倍为增加,中爻大巽为大增利,以此题名为“益”,根本没有什么“损上益下”、“损君益民”之“大义”,那只是孔子的自由发挥,过度解读了。

卦辞:“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译文:筮遇益卦,可以开始行动,前去求取利益了;

筮遇益卦,预示值得渡过大河。“利涉大川”暗喻冒大险,求大利,取大功,远重于“利有攸往”。

辨象:震为足为行为往,且居卦始;巽为股为顺为入;合而成“利往”之象境,因此落辞:“利有攸往。”川象不在本卦,而在错卦《恒》,《恒》

整体为大坎,象大川。本卦中巽为舟,震为车,皆为古代渡河之具,本错兼演,因此落辞:“利涉大川”。前人不知此古法,故百解不通。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大作”,做大事,多指开展大型建设,如大兴土木。“元吉”之“元”,无单一、固定义指,一般用于居位正、在初或在乾巽体,要个例个解。爻辞辞义为:筮遇《益》卦逢初爻,兆示可以做大事、兴大建,初始顺畅,结局圆满,没有过错。

震为作,初至四成大震,为大作。初九为震主爻,正位居体,与时偕行,贞从王事,故取此象、系此辞、下此断。

周公为什么取“大作”象?除了卦体有此象境,很可能还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克商之后,武王早逝,成王年幼,而周朝始立,正是改正朔、易服色、建宗庙、扩宫室、制朝礼、定国体之时,而这些“大作”,都正是在周公摄政时亲自主持完成的。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或”,又,又有。此“益”,指进贡、进献。“十朋”喻巨款、高价值。先民始以贝为货币,十贝串为一朋。“十朋之龟”实指超越平常龟体的大龟,用于占卜更加灵验,因此被古人视为“四灵”、“四瑞”、“四至宝”之一。“享于帝”,献祭,祀天。

六二正位居中,一身四体:上接大巽,下在震,中属坤与大离,而一统于大巽。震为进献。离为蚌为龟,大离则为大龟。大离包坤,坤五行属土,土数成于十,故言“十朋之龟。龟用于卜。巽为卜为筮为享,大巽则为大卜大享。卜之灵,无过于大宝龟。享之大,无过于祭天。巽居上则五为王。上爻为天位,天神上帝所居处,故象帝。大离又为国为庶物。”参合以上诸象,演绎出以下两层辞义——

①筮遇此卦逢此爻,兆示将有藩属国前来进献大宝龟,用于占卜,占断的结果就是不容置疑的天命,要永久服从、坚守,肯定会吉祥。②为祈求或敬谢天命祐护,君王要率臣众隆重祭天。

古代卜、祀相随:祭祀之前,要先行卜筮,求得吉日、吉时。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凶事”:古指国或藩国(封国)中发生饥谨、寇盗、水火及国主死丧等灾祸之事。“中行”:三、四爻处上下两个经卦中部,故言“中行”,前儒释为理义上的“中庸之道”,非经旨本义。

坤为庶事。离象戈兵(与震交合则为战争)战祸。三错变成坎则为险陷为寇盗为死丧为凶,故合而言“凶事”。三上交巽,体在大巽,巽为孚。震为公。中爻艮为石为玉为圭。合诸象而落此爻辞。

这句爻辞有说周礼,而周礼为作者周公主制,殷商无此礼。据《周礼·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是说各诸侯国、藩属国发生凶事,要上报天子,通知邻邦,请求援助。当事国派出的使者进京后要先拜见主政公爵。入朝奏报天子时,须执圭壁为信:男执蒲璧,子执谷璧,伯执躬圭,侯执信圭,公执桓圭,王则执镇圭。程序仪式,森然不可违。

补述:何以于三言“凶”?因为三爻位处卦体模拟的事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上,往往代表功败垂成之际,因此被视为多凶之位,即系辞传所言“三多凶,五多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依”,依凭。“迁国”,迁都。

六三言“告公”,六四又言“告公”,辞义相连属,但“告”字有玄机:字同而义异。“告”,字义是下报上,即下级向上级通报。六三言“告公”是用本义,而六四之“告”则是“诰”字义,即上告下,即君命臣,因此后面加一个“从”字。隐晦微妙的辞外之义需读者自己去体会,这里只从纯象数角度作出译读——

震为言为声,《周易》一般不以为告,而是以兑为告,盖因兑为口,告必以口。巽在上为宗庙为王为申命。三、四皆下在震、大震而上属巽、大巽,视巽为兑反,因此皆取象“告公”,即君王申命于公爵,为上告下。

何以于四爻言“迁国”?前经训著作中无一正解。正确的答案是:巽为进退为不果为从为迁,巽又为宗庙,象都城,四为巽主爻,体在都城(巽),下接国土(大离),此其一。其二,《益》《损》相综,作者综为一卦,兼相演绎,视《损》下兑为巽覆(国无可覆而都有可覆),巽覆则都城毁败,故需迁建,因此于《益》六四言“迁国”。《益》六四即《损》六三。

古代的国都,由于水火天灾,与内部动乱及外敌侵略等人祸,要被迫迁徒,如商都七迁,周也数迁。

爻辞译文:公爵施政期间,君王又传来命令,命依据地势形胜、施政便利等条件,迁立新都。公爵遵命执行。转译成卜筮术语则是:凡遇迁移改换之事而犹豫不定时,筮遇此卦逢此爻,兆示可以下定决心了。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此为王爻,以王为第一人称,因此,语气不吝敬爱、谀美。

“孚”:敬信,祀必敬信。巽为祀为卜为筮为孚。

“惠”:动词,施与恩泽。卜筮以通天神,因此特指天帝神灵所施与,故亦有增益,加益义(由近利市三倍象义衍生而来)。

“心”、“德”之象不在本卦,而在错卦《恒》,《恒》大象坎,坎为心为德。辞在《益》而象取《恒》。

“我”:复称,指我们这个国家或我们的王朝。

要特别注意,作者这里是将《益》视为一个标准的、典型的、整体的虚拟王朝专卦:都国一体,君臣一体,巽在上,五为王,以之为王朝代表,因此取“心”象、“德”象,并说:筮至此爻,兆示我心虔诚,敬信天命,天将祐我,不必求问结果就知道一定会非常吉祥。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莫益之”:不要再增益它啦!此以爻位与巽象为说:巽为益。上爻代表事物发展的巅峰状态,是亢极之位,亢则有变,极则必反,满则溢,溢则亏,天道自然如此,益也徒劳。拟于人,则为独夫之象。

“或击之”:拆分大巽象为二:以上九为独立之一爻象,以中爻艮为独立之一爻象,艮为手为击。(这种解释才是孔子小象的本义,是深知易象者之语)

“立心勿恒,凶”:此直取巽象而言:巽为进退不果、摇摆不定,即“勿恒”,即“无恒”,故占断为凶。

通读《益》六爻爻辞,在象义解析之外,有一定文史知识的读者,很容易将六爻辞外之义联缀成一段作者周公主导的周初简史——

初九“大作”:灭商立周之初,改正朔,易服色,增九庙,扩宫室。

六二“益之”:制礼乐,订政制,封藩国,抚商遗民。

六三“凶事”:三监叛乱,周公亲征。

六四“迁国”:定鼎郏鄏,营建雒邑,作成副都,后称“成周”。

九五“有孚”:君臣同心,共抚周室。返政成王,鞠躬尽瘁。

上九“凶”: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洗心退藏,心系魏阙。观象系辞,谆谆诲诫。

象义如此,理义如此,再视《周易》为纯粹卜筮之书,卑视卦爻辞为巫辞妄语,那就真的是愚不可及、蠢无可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