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因为处于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所以很少出门,白天晚上都会陪着二老看看电视。一般看一段时间,会起身活动活动。昨天不知怎么想到了做“广播体操”,随后想起了我与“广播体操”那点事儿。

众所周知,广播体操是一种徒手操,不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开展,通常跟随广播进行锻炼,也可以用口令指挥节奏,是一项广为人知,练习者众多的体育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从上小学后开始学做广播体操的,因为一般是在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之间的空余时间完成的,因此,也叫“课间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第二节课一下课,同学们就会抓紧来到学校的大操场,然后各个班级按照指定的位置排好队,待那熟悉的音乐响起,便会在台上领操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一起做广播体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做的是第五套广播体操,印象中一共八节,大致分为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等。据了解,这套操是1971年9月1日正式公布的,吸收了前四套的优点,动作新颖活泼,活动部位比较全面,难度和运动量也比过去稍大,还穿插着模仿生产劳动和舞蹈形象的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体育老师教大家做广播体操时,还特别强调,做操时要用力,做完后有一点出汗的感觉才算达到锻炼的效果。那时特别听话、认真,所以做操特别卖力,做完后,还会看看有没有出汗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播体操一直伴随我升入初中、高中。到了高中,国家又在推出了第六套广播体操。1981年9月1日第六套广播体操正式与公众见面,动作新颖、舒展,还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增加做操的兴趣。尽管是一套新操,但是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因此并不难掌握,很快就学会并记住了动作的要领。这套操一直做到高中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大学,或许是因为学生上课比较分散,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就不再做广播体操。倒是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开始做广播体操。但是跟以往在学校里不一样:一是开始做第七套广播体操。这套操是1990年5月8日推出的,有关方面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据后来调查,人们普遍反映这套动作难度较大。二是平时一般不做,用于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我在青岛市经委工作。市直机关几乎每年都要举办各单位参加的广播体操比赛。经委相关部门对此比较重视,每年比赛前都要抽调人员训练。记得有一年还开车拉着队伍来到当时的经委培训中心(改建为海情大酒店)。带队的是人事处的燕鹰处长,我大学毕业前来经委联系工作单位,就是燕处长接待的我。她为人直爽,待人热情。来到经委工作后,每次见面,她都微笑着喊我“小汤,小汤!”,那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委广播体操代表队在比赛
燕处长做事认真负责,她的理念: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每次训练,她都要亲自到场,观看指导。要求大家每一节、每一拍子的动作都要做到位,而且要有力度,要整齐划一。还曾经让一个队员单独做,大家一起挑毛病,目的是让大家把动作做得更好、更到位。那时经委工会的韩主席也经常到场指导并提供后勤保障。在他们的关心和带领下,经委广播体操代表队拿过多次比赛的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赛完后在人民会堂前合影留念。我在后排左五
1993年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工作了五年的市经委,来到研究室,也参加了多次广播体操比赛,但重视程度、训练状况以及队伍基础都不如经委,因此没有取得什么好成绩也就很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室广播体操代表队参加比赛,前排右一喊口令的是我
再后来告别研究室,最终选择了自由职业,也就远离了广播体操的训练和比赛。感觉工作后做广播体操更多是应付比赛,间接也起到了一点锻炼身体的作用,但与中小学期间天天定时定量地做广播体操,效果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尽管后来没再参与相关的活动,但从小到大打下的基础还比较深厚,也会偶尔边看着电视,边做做广播体操,许多动作还都记得,只是在第几套上、节间次序上会有些混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的“辣椒操”
据了解,中国的广播体操最早是参照日本的 “辣椒操”创编的。1928年,日本颁布了第一套全民健身操,这套操是通过广播电台播放的音乐带领大家一起做。因为广播电台覆盖面非常大,所以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收听广播音乐做体操。日本人因此亲切地把这种体操叫做“广播体操”。随着来华日本人的增多,“广播体操”被带到了中国。日语“广播”的发音,非常类似汉语的“辣椒”,因此中国人就把这种体操称作“辣椒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套广播体操的推广画
国内最早提出创编全民健身操建议的,是时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的秘书杨烈。她的这个建议,恰好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把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放在首位的思路不谋而合,很快便得到了批准。而负责创编的是同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的同事、北师大体育系科班出身的刘以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发布。此后,在学校、大街小巷,人们开始做起了广播体操。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了。此时距离杨烈第一次提出创编全民健身操的建议正好一年。
这一天,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等9家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了广播体操的音乐。
广播体操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与当时的迫切需要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寿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一个简单的入伍体检就把很多热血青年挡在了大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这个曾经非常熟悉的口号蕴涵着一个民族的强烈愿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身体就是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因此有了一套可以强身健体、又新鲜有趣的广播体操,从上到下都很乐于推行。由于广播体操在当时必须借助广播的形式,所以中央和各地的人民广播电台就成了推行的“旗手”。
国家非常重视广播操的发展和普及推广,此后大约每隔五至十年都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国民体质的变化更新一次,每套广播体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2011年8月8日起通行的是第九套广播体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育题材喜剧片《大李小李和老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上映的体育题材喜剧片《大李小李和老李》,就讲述了那个年代,肉类加工厂的大李和小李想方设法带动工人参加运动,通过学做广播体操锻炼身体的故事。影片由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晋执导,刘侠声、范哈哈、姚德冰等主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育题材喜剧片《大李小李和老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片中的人物塑造也比较喜剧、夸张。当大李在新华书店向卖广播体操宣传画的长辫子女营业员请教动作时,因为女营业员辫子长,所以每做一个动作就要甩一下辫子,这个小动作也被大李一并学了去。结果回到单位教授动作时,闹出了不少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广播体操因其科学、健身、趣味和方便,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深受那个年代人们的喜爱。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参与者最多的运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广播体操。
“现在开始做第七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浑厚洪亮的男中音,相信是很多国人对广播体操最深刻的记忆。它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并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本组图文作者为网友“人在旅途”(汤涌)老师,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