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拒诈防骗的能力,参考国家反诈中心发布的典型案例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提供的素材,梳理以下具有典型风险特征和启发意义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类型,希望对大家防骗、识骗的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一、“杀猪盘”诈骗

案例1

小陈通过某交友软件认识“小骗”,经过多日聊天,两人确立网恋关系,“小骗”趁机声称自己在做投资,想带小陈一起赚钱。经过几轮诱惑后,小陈通过对方发送的链接登录理财投资平台,在开始盈利几次后发现有利可图,小陈便不断往平台充值,且金额越来越大,最终充值近23万元。小陈准备回收资金,却无法提现时,才发现自己被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诈提示】始于网恋,终于诈骗!网友教你投资理财的都是诈骗!

二、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案例2

张先生收到一个微信好友请求,添加后对方向其推荐了一个股票交流群。张先生加入该群后,看到群友“收益”颇丰,便心动了。在群内客服引导下,张先生下载了“理财软件”并充值6万元,短短一周就盈利7800余元并将盈利部分提现。之后张先生不断追加投资金额,最终将全部积蓄188万元投入其中。一天,张先生登录账户时发现账户里的股票一夜之间均以最低价被卖出,资金清零。此时,张先生才意识到被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诈提示】“有漏洞”“高收益”“有内幕”的炒虚拟币、炒股、打新股、炒黄金、炒期货、博彩网站等,都是诈骗!

三、冒充公检法诈骗

案例3

退休后的佟奶奶接到一通自称是“公安局民警”的来电,对方称佟奶奶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要求其配合协助调查。佟奶奶信以为真,便按照对方要求将自身名下所有存款,都转账至其声称的“安全账户”里。完成转账后,佟奶奶发现打不通“公安局民警”的电话,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诈提示】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电话、QQ、传真等形式办案,也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你远程转账汇款!

四、刷单返利诈骗

案例4

廖爷爷退休后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某日在“老年活动群”看到刷单广告“轻松赚钱,每日到账”,廖爷爷心动了。添加对方好友,根据客服的要求成功刷单几笔并顺利收到本金及“工资”,廖爷爷更加信任对方。随即“客服”要求廖爷爷一次性刷满50单后一起支付“工资”,并且每单的金额越来越高,等廖爷爷最终意识到被骗时,已损失7万余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诈提示】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千万不要缴纳任何保证金和押金!

五、退款诈骗

案例5

康同学接到自称电商客服的电话,称其网购的衣服质量有问题,并承诺退款。听到对方能完整说出订单信息,康同学对其深信不疑。添加客服好友后,对方立刻发来“退款”链接。退款心切的康同学按照要求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和自己收到的手机验证码。康同学没有等到退款,等到的却是骗子先后四次转走她银行卡中13000元的扣款短信,康同学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诈提示】正规网络商家退货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请登录官方购物网站办理退货退款,切勿轻信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

六、冒充领导或熟人诈骗

案例6

某公司会计小张收到一份邮件,发件账号昵称是该公司的“老板”名字,要求其加入公司QQ办公群。张某入群后发现群里还有几名成员,QQ昵称均为该公司员工名字,“同事”们在群内谈论客户事宜。经过一番铺垫后,“老板”称有两笔急款需要汇款给客户,让张某进行操作。张某按“老板”指令转账后,电话询问老板,才知被骗,共损失42.6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诈提示】凡接到领导要求转账汇款或借钱的要求时,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后再进行操作!

七、网络贷款诈骗

案例7

小娄近期花销大,上网搜到某个网贷机构,申请贷款成功后却发现账户异常无法提取资金。网贷客服称需缴纳保证金,才可以提取资金,并强调保证金会和贷款资金一起发放到账户上。小娄根据客服要求先后缴纳保证金2000元,但账户依然无法提取贷款资金。打电话给客服已无人接听,这才发现自己被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诈提示】任何网络贷款,凡是在放款之前,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转款刷流水、验证还款能力的,都是诈骗!

八、注销“校园贷”诈骗

案例8

课间活动时,小赵接到电话,对方称小赵在上学期间注册过某校园贷账号,如不注销,就要缴纳高额滞纳金,影响个人征信。对方以指导销户为由,要求小赵添加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并让小赵遵循其指示操作,诱导其到某平台借款,然后转入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还让小赵随时截屏保留证据。一个月后,小赵接到平台催款电话时,才发现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诈提示】如遇以“校园贷”为借口要求转账,都是诈骗!

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请谨记以下四句话:

未知链接不点击 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账汇款多核实

温馨提示:如需了解更多金融知识,请扫下面二维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内江金融知识教育专栏

编辑:罗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