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菩萨要留一丝有情在人间,而且一直在苦难的煎熬中游化。
菩萨之所以比声闻缘觉更美更动人,那是他们在乎,在乎一切的有情,由于这样的在乎,追求事事圆满不是菩萨的志向,菩萨的志向是恒常保持一个有希望的观点,生生不息。
——林清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花是一件“绝地逢生”的事情。

比如,兰花,生长在悬崖断壁上;比如莲花,在泥污秽地里开花;比如仙人掌,在黄海沙漠里刺人眼目;比如梅花,在冰雪寒天,傲然绽放。

这些花,因为做到最决绝,最惊人,就被我们俗人看成了禅意。

不圆满,才是禅心。留一些缺憾,才更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缺憾比圆满更美

林清玄先生有一位学插花的朋友,在她眼中,学习插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一件事。

她发现老师们插花总是一朵、三朵、五朵等等单数,却从未有二四六七八的数目,这让她很疑惑,为什么插花要是单数,成双成对不是更好吗?

于是,她怀着这个疑问去问了老师,那位老师说:一三五七九是单数,插出来的花叫做“生花”,就是有希望的花,由于不圆满,才显得有希望。双双对对的插花叫做“死花”,因为太满了。

这段话让先生很感动,原来缺憾可以这么美好,永远留下一丝丝不足才是最美的呀!

我们做事总是期待圆满,然而,圆满以后就再没有了盼头和希望,这时候,缺憾反而显得更美,更灵动。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生生不息的希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体会到缺憾,才能更深刻的感受美好

生长在悬崖断壁,污泥秽地,黄海沙漠,冰雪寒天,这些环境里的幽兰、清莲、仙人掌、寒梅,它们处于忧患之地,却将美带给了人间。

而,我们也正是因为体会到了它们的忧患,才更加感受到了美好。

正如,我们过日子,如果没有在忧患时感恩的心,何能体会到平安的欢喜呢?

或许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不是一个空句子,而是生命的总其成,我们每天不都是悲欣交集吗?每月每年不都是悲欣交集吗?悲与欣有如形和影,几乎是不可分割的。——林清玄

林先生曾经写过一句偈:欢喜平安日,感恩忧患时。

水满则溢,花满则谢,月圆则损,这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纯金,有一丝缺憾,更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受苦也是一种好

佛家里的受苦,是慈悲心和智慧心勇猛生出的激素。

自己受苦,让我们生出菩提,看到他人受苦,使我们悲心流露。

受苦的好,在于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正受苦,就无法体会真实的快乐;在于有大痛苦的人,才能得到大解脱;在于菩萨畏因不畏果,凡夫畏果不畏因。——林清玄

或许受苦的魅力就在于,只有真实地体会到苦痛,才能刻骨铭心地立下愿望,从深陷的泥沼中拔出双足,才能体会到陷入泥沼中的无力、无奈和无助!

所以,连林先生也在感慨,呀,受苦真好!生命不能没有风雨,风雨来时又如何?

不要阻止风,应将此身化为风;不要制止雨,应将此身化为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不要为失去而伤情

红楼梦里,林黛玉葬花,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惹得人无限忧伤。

林先生看黛玉葬花时曾觉得黛玉有一点小题大做了,花落了就落了,有什么值得伤感的?

因为当时他的父亲为了增加家用,曾经种了了一亩玫瑰,可是,花种得好,却滞销了,到最后都懒得去采,只能让玫瑰田荒在那里。

于是,那儿成了林先生儿时的乐园,田里各色花瓣,红的,白的,黄的落了满地,用扫帚一扫一簸箕。

所以,虽然他也会为花瓣掉落而伤感,但绝对不会痴到去葬花。

长大一点,我更知道了连花草树木都与人有情感、有因缘,为花草树木伤春悲秋,欢喜或忧伤是极自然的事,能在欢喜或悲伤时,对境有所体会观照,正是一种觉悟。——林清玄

不要为失去而伤情,因为这都是自然的事。一朵花的开谢和一个人的成功失败没有两样。

如果不能回到自我,那就让心明净,知道成败都是寻常事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结语:

《华严经》 里说,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林先生呼:让苦难中的人世互相点灯,来看黑暗中的至宝吧!

事事如意就如插花里的“生花”,永远抱着希望,或者说是“受苦真好”,让内心有着大慈悲。

用如意的、光明的、广大的心来应对生活,活着一日就尽一日的本分,无怨无悔,对心对境,不为俗情遮埋,如是而已。
——林清玄

《如意菩提》这本书,就是林先生在感慨生活遭到动荡时,所表达的唤起生命里的阳光。

这本书,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遗憾之美,给处于迷茫中的我们以领悟,“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呢”?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做到事事如意。有缺憾,才有希望,有希望,才能发现生活的美。#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文字养心,用诗书养魂!感谢您的关注!——坦然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