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食源性疾病?通俗地讲,食源性疾病就是“吃出来的病”,指通过摄入各种致病因子污染引起的,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疾病。按照致病因素 ,分生物性(细菌、病毒、奇生虫)、化学性(农药、烟硝酸盐、真菌霉素等)、有毒动植物性(霉变食物、河豚鱼等)食源性疾病。其中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物的食源性疾病占多数,主要引起急性胃肠道感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的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每天大便次数在3次以上,解稀水样便。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食物传播:所有的食物中毒都是以食物和水源为载体使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引起的疾病。

2.暴发性: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

3.散发性: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某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4.地区性: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例如,肉毒杆菌中毒在中国以新疆地区多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

5.季节性:某些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升高。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有毒蘑菇、鲜黄花菜中毒易发生在春夏生长季节,霉变甘蔗中毒主要发生在2—5 月份。

我们要怎样预防食源性疾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3、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4、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5、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6、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

7、不要毛蚶、泥蚶、魁蚶、炝蚶等违禁生食水产品。

8、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9、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变质的食物往往含有多种病毒,最易出现食物中毒现象。

10、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

11、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12、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13、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食物中毒应从搞好个人卫生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文字、图片资料由

@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