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国家在竣工的港珠澳大桥附近召开盛会,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4日,在万众瞩目之中,第一辆车从港珠澳大桥顺利驶过。

中国又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从1983年建设大桥的想法首次提出,到2018年梦想成为现实,我们经过了35年,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等到了这令人振奋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字风波

港珠澳大桥的意义是非凡的,正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是连接香港、澳门和内陆地区的通道。在很久以前,茫茫海域成为了人们沟通的障碍,海上的旅程充满着危险。但是随着桥梁延伸到每个海岸,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们和港澳之间的距离再一次缩短

而且港珠澳大桥不仅仅具有连接交通的作用,香港和澳门是一国两制的代表,他们曾经离开祖国的怀抱,所以回归之后,人们两岸同胞的感情能够更亲密,桥梁就是沟通感情的希望。这座桥真的太过重要,正因为太过重要,所以容易引发争议。

当年主席游长江,对着武汉长江大桥发出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感慨,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港珠澳大桥通车之后,也引来了不少名人前来游览,诺贝尔文学家得主莫言就曾经来到港珠澳大桥游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大桥的设计艺术世界上任何人看了都会惊叹,西方媒体都称赞为这是“世界上第七大奇迹”,作为文人的莫言站立桥头,也是感慨万千,于是在临走的时候莫言留了自己的题词:“一桥飞架东西,三地连成一体”。

文人题字本是寻常事,可莫言这题字传开以后,却惹起了一阵争议。认真来讲,作为一个得过诺奖的作家,莫言的文笔是绝对不差的,可是网友看了这两句题词却是连连摇头,觉得大失水准。

莫言这一句题词显然是有些化用了“一桥飞架南北”之句,可是放在一起,差距顿显。虽然两个人的提起都没有用什么太华丽的词藻,但主席这一句听起来气吞山河,朝气蓬勃,而莫言所题却找不到太大的亮点,像是一杯没滋味的白开水,有些批评者更是说这句题词还不如打油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议论不断

主席的词本来就不易被超越,诗词文学家对前前辈的诗句模仿再创新实在太普遍了,像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也是取自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这种写作手法不能和模仿抄袭混为一谈。人们失望,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题词之人是莫言,一个诺奖得主,一个在中国有名的,写出过很多好作品的作家,却没有在这题词中展现自己的文采,人们甚至怀疑,难道莫言也会江郎才尽?

还有很多人内心揣测,去港珠澳大桥的人多了,也没见别人因为一个题词闹得沸沸扬扬,莫言自从题词之后引得众人议论,莫不是想要炒作?就算不是炒作,他和这港珠澳大桥从头到尾也没什么关系,这么重要的一座桥,是国家工程,他有资格题词吗?还是这么没水平的一句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有人出来为莫言发声,觉得莫言这句题词没有网友说得那么不堪,虽然的确过于朴素,没有那种豪情万丈的感觉,但不能因此否定了莫言的文学功底,莫言这句题词无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描绘大桥将三地连接。

再说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不就在于“三地连成一体”吗?地域要连到一起,感情要连到一起,无论官方民间,都是如此说的,怎么莫言就不能用这个说法来题词呢?这样一种感情本来就是简单而质朴的,又为什么非得嵌上华丽的词藻才能叫佳作?

要说莫言没资格题词,就更是有些霸道了。毕竟莫言题词也是以个人的名义随口一说,随手一写,又没有立个碑放在桥头上,他自己题自己的,又和别人有什么干系呢?再说文人在著名景点题词有什么资格可言,如果题词先看资格,那干脆谁都不要搞创作了。就算是一般人去旅游,还想要写个留言心得,更何况莫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边的主力都是爱好文学的粉丝,所以打文字仗都有一手,这场大战便始终没办法熄火,闹到这个地步,只怕就连莫言本人都没有想到。

矛盾何来

莫言到底有没有资格题词,或者说他题的词到底好不好,这种争议真的很难争出结果,因为文学是很难划分标准的,任何文字都有自己的受众,一些人眼里的宝贝可能就是另一些人眼里的垃圾,为这样模糊的标准争论下去,恐怕十年都争不出答案。我们倒不妨探讨一下,为什么莫言可以轻易地引发这样一场巨大争议呢?

其实,这句题词恐怕是导火索,莫言本身才是风暴中心,他的作品一向是具有争议的,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这种争议。

诺贝尔文学奖的分量人尽皆知,人们认同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顶尖的作家,可是当莫言真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却又产生了怀疑,怀疑莫言德不配位,乃至怀疑诺贝尔组委会到底是真心欣赏莫言作品的优秀,还是看中了其中对于中国的负面描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莫言的作品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描写的是一个压抑的旧时代中国,加上西方对于中国的态度始终是俯视的,诺奖又是西方人颁发的,所以人们猜想,是不是莫言作品中的某些部分正好满足了西方对于中国落后、压抑的幻想,所以才得到了青睐呢?

假设以这种想法去揣测西方人的目的,也许是没错的,因为西方对中国的歧视始终存在,可能他们满意的的确是文学作品里中国的不堪。但是用这个理由批判西方可以,批判莫言却着实不该。

莫言的本职是作家,作家的责任是写出好的作品,诚然莫言的文风不是阳光灿烂的,但他的作品是优秀的,他用粗犷狠辣的笔触去描绘了旧时代对于人性和生命的绞杀,去表达自己对于黑暗和不公的憎恶,如果我们因为莫言描写的是落后的旧时代去批判他,实在有失公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莫言在批判的同时是热爱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土地和人民的,虽然破败不堪,但是依然具有气魄,这是一个作家文字功底的体现。从文学成就上来讲,莫言值得获奖,他的获奖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国文学的崛起?所以因为诺贝尔奖去批判莫言,恐怕并不合适,因为这样的争议对莫言的一言一行都进行否定,就更不合适了。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因为莫言的题字所引发的争议,到底应该如何评判呢?如果大家姐仅仅是出于对文字的不同看法进行合理的辩论,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谴责双方的理由,文学和讨论本来就不能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讨论也应该有度,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双方针对主题去平和的交流意见,而不是把争议演变成骂战,如果那样,就失去了文字讨论的意味了,也让港珠澳大桥承受了无妄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