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培训班还能开吗?这是近两个月来广大教培人心中最大的疑问。 9 月 11 日,「首都教育」公布了北京首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似乎为学科类带来了一线希望。

学科培训会全部取消吗?学科培训机构如何转型?AI 创造力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商广州英荔教育为您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名单也不可逾越减负「红线」

据公开信息显示,首份「白名单」共涉及 152 家机构,公示内容包括培训机构名称、办学许可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办学地址、监管银行和监管账户等各类信息。

从下表可见,即使是白名单上的机构也不可逾越减负「红线」。这些机构不仅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有着严格规定,就连监管银行都必须公之于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白名单信息,图源「首都教育」

官方建议优先选择先培训后收费的机构

官方建议优先选择先培训后收费的机构

「白名单」公布的同时,北京市教委还发布了一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有关情况的提示》,提示家长在报名培训机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该提示重点说明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一次性收费不超过三个月或 60 课时,按周期收费和按课时收费同时进行的,选择收费时段较短的方式。优先选择先培训后收费的机构

《提示》的详细内容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首都教育」

学科类教培机构有望复活?

学科类教培机构有望复活?

北京的白名单制度有望在全国推行,但这并不代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有希望复活。

其一,从「双减」文件的目标和白名单标准来看,进入白名单的机构数量将大幅减少,更多中小型学科类培训机构将很难进入。

其二,学科教培机构变为非营利机构,意味着行业收费被强管控;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 20:30、周末和寒暑假还是不能上课等规定,意味着课时数大减,营利能力会大幅下降。

再者,即使是「复活」的机构,也依然存活在「双减」政策的框架之下,有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的双重监管,不可逾越半步,否则就要面临「红牌罚下」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策里的一线生机

政策里的一线生机

门槛被抬高,盈利空间被压缩,资金被银行监管……不甘心放弃自己多年累积的人脉、生源和品牌的学科类教培机构在政策里寻求到了一线生机,抓住了转型「素质教育」这一救命稻草。

从类型上来看,音体美等艺术类发展已久,老玩家的根基深厚,新入局者很难撼动;科创类素质教育如人工智能教育、STEAM 教育作为近年来的新兴教培项目,有政策护航及时代发展助推,因此发展前景良好。

但是,转型并不是更改一套宣传物料那么简单。对拥有现成场地的学科类机构而言,装修、师资、教辅、培训、招生、运营、同行竞争等问题都是必然面临的考验。对此,英荔将为合作方提供全流程转型支持,以人工智能创造力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学科培训机构高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