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寒门难出贵子,这是一直以来难以改变的一件事。因为穷人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有限,所以他们要靠学习改变命运就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就是如此,那么多考生中能脱颖而出的人少之又少。但科举考试相比于它之前的选拔官员制度,还是相对更加公平,给了普通人一个上升的通道。出身一般的人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人生抱负,所以它在古代时期意义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寒门学子要想改变命运,就得明白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依然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凭真才实学去竞争,有的人突破了这道门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自此也就改变了人生的命运。有的人没有顶住压力,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也就白费了。有一个乡村女孩,她的成绩一向优异,但高考却考出了47分的成绩,她的爷爷含泪申请复查考卷,结果让人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痛失双亲的小女孩

每年到了高考查成绩的时候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沈娟和她的家人来说这一天却是异常的沉重。沈娟原本出生在一个山村,家里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但作为家中独女,父母还在把能给的最好的都给她了。沈娟自小也非常懂事,从不让父母操心。她的爸妈为了给沈娟更好的物质条件,两人就决定去城里打工。不幸的意外发生了,沈娟的父母遭遇了车祸,夫妻二人双双去世。小小年纪的沈娟就这样成为了孤儿,她的奶奶还因为此事病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在上小学的沈娟此时唯一能依靠的人就是她的爷爷沈宏伟,沈宏伟已是年迈的老人,但面对这种家庭变故,他还是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不让小孙女操心家里的事,能安心读书,头发都花白了的他还是选择下地务农,在农闲时还要去打一些零工,再靠一些捡废品的收入,勉强还能维持这个家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娟也懂得爷爷的操劳,她默默地记在心里,更加努力的读书。沈娟每天都要帮家里干很多活,照顾卧病在床的奶奶、帮爷爷干点农活等,就这样她的童年少有玩耍时刻。即使是家庭条件如此困难,沈娟的学习成绩一直还是在班上名列前茅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沈娟也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县里的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高中沈娟的压力更加大了,因为搬到学校住宿,她也没能再帮爷爷干活,爷爷的辛苦和衰老的模样每每都让她心疼不已。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原本还算开朗的沈娟在高中时期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她把这些压力都深埋在心里,带着家人的期许,她也更加地努力学习。在学校里她的成绩一直保持得还不错,不过因为山区县城教育资源有限,她的水平也很难比得上发达地区的学生。2018年,沈娟迎来了她人生最重要的高考,胜败就在此一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让人意外的高考成绩

两天的考试很快结束,相比于考完试的其他同学们,沈娟显得异常沉默。她默默收拾好行李就回了老家,乖巧懂事的孙女如往常一样,照顾着奶奶,帮家里干些农活。到了查分的时候,沈娟的爷爷也是非常激动,一大早就拉着她去有电脑的邻居家查分。就在他准备和孙女一起迎接“收获”的时刻,电脑跳出来的数字却让这个老汉傻了眼。孙女的分数太低了,居然只有47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分数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就算随便写写,都不应该这么低分。在邻居的提示下,沈娟的爷爷决定去复核分数。他们赶去了学校,学校老师听了之后也觉得不可思议,一行人马上去了教育局复核成绩。复查的结果没有意外,沈娟的却只考了47分。这时候大家才想到这会不会是沈娟的问题,一直沉默的沈娟终于也给出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她是故意没写题,才会出现这么个成绩。她这样做最大的考虑,就是自己那年迈的爷爷。她担心自己如果考上了大学,爷爷就要继续辛苦付出。她害怕这些负担会压垮年迈的爷爷,她只想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和照顾自己的家人。在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沈娟只考出了四百多分,她知道这个分数只能去上三本或专科,不能上普通本科的学费是她难以负担的。这些因素相加导致她选择放弃了高考。

结语

其实沈娟的做法还是年少欠考虑,她并不了解现在上大学有很多政策帮扶,不仅可以申请学费贷款还能通过努力拿去奖学金,所有她对钱的过分担心是没有必要。而且她的眼光也应该放长远一些,她想要尽孝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显然她的爷爷奶奶会更愿意看到她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好在在大家劝说下,沈娟还是能看清利害,她决定重返校园,复读一年,争取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滕王阁序》

《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