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禹

一段时间以来,伴随着多名演艺人员频频事发,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等多部门进行了联合整治行动,给文娱行业带来清朗的希望。

受个别演艺人员的影响,近期电视台或各剧组在选用演员或晚会嘉宾时,不能不说受到一定影响,业界甚至有一个“慎用名单”的传闻,显然与高风险演艺人员进行切割的态势明显。

日前,关于所谓流量艺人又有了新的争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在一次文艺座谈会上发言称,“最近娱乐出现了一些乱象,这些所谓的明星,他们不是文艺界的,他们是流量界的。他们是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虽然也在这个行业活动,但是影响了很多优秀创作者的名誉和声誉”。

作为文艺界知名演员,陈道明一语言尽,想来有两个因素,其一,对于凭借流量而非演技过活的所谓明星,以文艺工作者的标准来看,还相距甚远,与真正的文艺工作者实则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二,也有着恨铁不成钢之意,很多所谓的流量明星本可以做好演员的本份,但却被利益迷住双眼,终被流量的欲望所吞没。

演员,顾名思义,亦是表演者;歌唱家,亦为歌者,无论是文艺界的哪个行当,终要归结到一条,那就是为人民服务。演员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想来不是演什么像什么,而是脱离了“演”的范畴,演员自己就是角色本人;歌者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抛却了“术”的界限,以乐养性,以词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就演员的行当来讲,与相声行业有着相通之处,看起来演员的职业门槛较低,只要会说话,有着表演的欲望,就能成为演员,此论述实在是大错特错。

演员的门道不在门外,而在门里,进入到演员的行列,不再仅仅是演技的提升,还包括职业技能、情商修为、道德情操、对职业和观众的尊重等综合素养的整体磨炼,才有可能称其为合格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流量的出现再次拉低了对演员行业的认知,正如因违法被刑拘的吴某凡在社交平台上的标签,“歌手,其实我是个演员”再次印证了演员光环下为之争先恐后进圈的诱惑。

严格来讲,很多人低估了演员行业的重要性,作为文艺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应该具备超于常人的责任和义务。“为人民演戏”“德艺双馨”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一个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身体力行、认真践行的基本标准,也是文艺工作者安身立命的唯一法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华、秦怡、王晓棠、陶玉玲、谢芳、于蓝、李雪健、陈道明、奚美娟、陈宝国……一个个星光熠熠的名字,就是德艺双馨艺术家的标杆,他们以身作则,将一切奉献给荧幕,奉献给观众,用严以律己的精神,以超越时代的艺术精品为演员这个行业定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了这么多,再来谈所谓“流量明星”到底是文艺界还是“流量界”这个问题,那就迎刃而解了,在观众看来,没有什么流量界之分。即使我们不愿承认流量明星是文艺界的一员,那也是一厢情愿,我们应该看到,除了个别流量艺人的失德失范行为之外,成于资本败于口碑的流量艺人不在少数,但还有众多演艺人员虽然初始于流量,但却经过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这一群体仍是主流。

所谓的流量明星也好、塑料演员也罢,流量艺人的“转型”之路更为艰难,难就难在需要放弃戳手可得的利益,而是要耐得住寂寞和失去流量光环,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让“流量艺人”真正成为文艺界的一员,想来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是流量艺人自己努力提高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耐得住寂寞和利益的诱惑,这是主因;同时,包括电视台和影视剧制作方以及投资方,要摒弃对于流量的迷信,更要减少对流量艺人的使用和出镜机会,特别是对数字先生等现象坚决抵制;在此基础上,对于背弃于文艺工作原则以及违法失德艺人,更要集体将其排除在文艺界之外。

总之,无论是文艺界还是“流量界”,只要是真心为人民演戏,恪守演员本分,崇德力行,那就是合格的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