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2014年笔者还在报社从事一线采访,当年11月13日,洪洞县大槐树镇姚庄村的一名村民致电临汾日报晚报编辑部,他经常关注本报尧风版的相关稿件,他从建筑垃圾中捡到一块石碑身世不明,希望可以通过“记者”之手,解开石碑的身世之谜。闻此,笔者与同事来到了该农户家中,一睹石碑“芳容”。

只见石碑上布满泥污,字迹模糊不清。待笔者用清水将石碑洗净后,内容才渐渐显现出来。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字只留下了大概模样,根本无法辨认。

仔细观察碑文内容,只能以下各别字句。“明处士,南园王公配石孺人合葬墓志铭;明处士,侄婿齐郑廷相撰文;邑庠生,辱眷继崖张承志书丹……”在碑文中,多次出现“嘉靖”字样,在碑文的后半部分写到“公生弘治乙卯十一月十八日,殁于嘉靖……;孺人生弘治戊年七月二十日,殁于嘉靖……”据此可以大致断定墓碑的主人乃“明处士”,立碑人约生活在明嘉靖年间。

据文献记载,弘治是明孝宗皇帝朱祐樘 (1470―1505[2] ),汉族,明朝第九位皇帝,是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 ,其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病逝于乾清宫,年仅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 ,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祐樘在位期间,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而嘉靖是明世宗皇帝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年号,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祐杬次子。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皇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嘉靖元年(1521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父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争论,史称“大礼议”之争。嘉靖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中后期任用奸佞,妄杀忠良,崇信道教,并痴迷于炼丹,致使后来发生“壬寅宫变”,之后不再理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驾崩,终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之永陵。

明世宗在位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中后期任用奸佞,妄杀忠良,宠好道教,信任方士,导致明朝国势日益衰微。

从发现的石碑中可窥出碑的男、女主人都生于“弘治中兴”年代,家境丰厚,碑的男、女主人都卒于嘉靖年间,男主人先于女主人离世,时间相差两个月左右。女主人姓南。“原来的老县衙南边就是姓南的住宅,石碑中所说的‘南园’与姓南的是不是一家人,也不知道县志中是否有记载”围观的几位村民议论。

发现这块墓碑的村民叫胡三杰,他平日就喜好收藏一些石碑,今年夏天,途径涧河河坝,发现这块石碑就藏身其中,“当时那正在修路,道路两旁都是建筑垃圾,我便把方碑从垃圾堆里刨了出来,将它拉回了家。后来我才得知,在古时候,这种方碑一般是镶嵌在墙壁上的,一般只有有钱人或名望之族才会有这种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