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西北部,有座叫宣化的千年古城,西汉飞将军李广、名将霍去病都曾在此驻守。宣化城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被所谓的敌人攻破过,被称为“太平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固若金汤的城池,让古城得以不断发展。作为连通蒙俄乃至欧洲的重要通道,宣化从辽代开始成为商贸重镇。南来北往的客商在这里聚集,他们把塞外的牛羊、香料运往中原,又把南方的丝绸、茶叶带到他乡。常年与不同民族、不同长相,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打交道,宣化人早就见识到了这个世界多元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城西北角有一片辽代墓葬群,共有12座古墓,同属张氏家族,杨桂富是最早发现他们的人。那是二十年前,他在一次灌溉的过程中发现农田里出现了两个巨大的漩涡,四周不断有水往下渗。于是他找来铁锹向下打探发现,竟是两座古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的辽墓壁画中,有一幅结合了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与西方黄道十二宫的天文图,很有趣。这幅天文图在世界上非常有名,能够在这里以“中西结合”的方式出现,说明当时辽和欧洲这块儿的交流的文化程度是非常频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提到的西方“黄道十二宫”,别被它“唬”住,把它理解成现在最流行的十二星座就可以了。上图看不清细节,我们放大来看,图中对“处女座”的中国式标注,在西方可不是这样标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壁画的天秤座,标注更加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壁画中对金牛座的标注,很有意思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视死如生,墓葬中除了随葬品外,还要通过壁画为亡者安排一个与生前相似的环境。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沉淀,壁画的图案与色彩依旧清晰可见,《出行图》和《备宴图》都详细描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辽墓的发掘保护,一段镌刻在碑文上的陈年往事渐渐浮现,墓室的主人叫张世卿。当时,宣化城内商贸繁盛,百姓生活富足,但天灾却在所难免。辽大安四年,罕见的旱情让土地颗粒无收,朝廷已无财力划拨赈灾款项,只能号召富绅大贾捐钱捐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家中还算丰盈的粮仓和自家也已荒芜的农田,张世卿有些纠结,他决定去调查一番,看看灾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了。当时的宣化城里的店铺好多都已关门了,街上的行人满脸菜色,有卖儿鬻女的。如果高价出售粮食,就会得到巨大的财富。但城内凄凉的景象,让张世卿倍感痛心,他决定捐出2500斛,相当于78吨的谷物赈济灾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着这些粮食,古城中很多人度过了灾荒。皇帝听闻此事,被张世卿的忠赤之心感动,特授予他“右班殿直”的官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的40多年里,张氏家族墓共出土文物800多件,壁画360平方米。如今,他们被陈列在古城博物馆,昭示着久远的历史。清康熙32年,朝廷取“宣扬教化”之意,改宣府镇为宣化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古城先后兴办过景贤书院、上谷书院、柳川书院,街头巷尾的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文风的兴盛,商贸的繁荣,让宣化成为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京西第一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