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当我们提到固态硬盘时,首先想到的无非是三星、西部数据、希捷这些。而作为长期占据巅峰处的三星来说,每一次旗舰级新品的发售都具有引领性质。如前段时间推出的首个突破7GB/s的PCIe 4.0(第四代PCIe总线技术)固态硬盘--三星980 PR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前的PCIe 4.0x4固态硬盘上,厂家提供的最大读取为5GB/s,但实际上PCIe 4.0x4的理论吞吐量可达7.88GB/s,而三星980 PRO所提供的7GB/s已相当接近带宽上限。

这些提到的都是国外品牌,难道我们国产就没有这样的优质产品吗?接下来要分享的就是一款同样是NVMe协议的固盘--aigo P7000固态硬盘。其主打的也是超7GB/s的狂飙速度,规格为PCIe Gen4.0x4高速接口。

实际性能如何

实际性能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用CrystalDiskInfo软件对aigo P7000固态硬盘信息进行读取。aigo NVMe SSD P7000 2TB固态硬盘,传输模式PCIe 4.0*4,支持NVMe 1.4协议,支持S.M.A.R.T、TRIM以及VolatileWriteCache功能,待机温度只有32℃,读取与写入量总计均为零,有2次通电,完全的新盘体质。

注:NVMe 1.3与1.4是版本代号,可支援的速度与容量以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TxBENCH测试,aigo P7000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取成绩为7205MB/s,顺序写入6939MB/s。其中读取已超出官方标称的7000MB/s,而且写入也超出6850MB/s,简直是狂飙的状态,感觉厂家在宣传上有些过于保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其测试成绩为读取7198MB/s,写入6764MB/s。相较TxBENCH,写入成绩略有下降,但影响不大,而且读取依旧接近7200MB/s,成绩相当亮眼。

紧接着将测试大小增至64GiB,最终结果并无太大波动,只是Q1T1写入与Q32T1读取有些不同,整体体质方面是毫无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小文件传输测试中,aigo P7000固态硬盘的达到4.35GB/s写入和6.83GB/s读取。尽管写入速度下降比较明显,但依旧维持到4GB/s以上,同样优于5000MB/s规格的SSD固态硬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属于综合性的,会更多地将CPU等综合性能也加入其中。在此测试中,aigo P7000固态硬盘的连续读写是5775MB/s,写入是5897MB/s,成绩下降并不意外,毕竟不能与CrystalDiskMark的原盘读写测试相比。连续跑两遍时,其结果相差也不大,只是在4K写入有些性波动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择不同大小的多个文件,总计62G左右,使用FastCopy软件向aigo P7000固态硬盘传输,总时间34秒即可完成,速率为1929MB/s。随后又试了一下单文件传输,速率略有增长,达到1989MB/s,算是将原盘速度吃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抛开FastCopy软件,选用最传统的复制操作。因受到源硬盘读取速度的影响,导致传输速度稍有下降,但也能保持在1.30GB/s左右,符合工作常态。并且速度图形的波动不大,可见传输速度还是比较稳定的。

进阶测试

进阶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现今高清4K视频的普及,还有众多3A游戏大作的出现,传输上百GB文件已成为常态。而如何让固盘能够始终保持高速传输呢?此时固盘的缓外就变得很有必要。

为了知道aigo P7000固态硬盘的大概缓外值,我们启用HD Tune文件基准测试,并将文件长度调至150GB,其结果是110GB的位置出现跌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智能缓存的机制,我们在等待充分释放后再进行第二次HD Tune测试。在文件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成功完成150GB写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同样的方式再等待,再测试。第三次将文件长度提升到200GB后,最终缓存容量提升到165GB时才出现短暂跌落,至185GB左右才真的用尽,此后的测试并无后续变化,可见其缓存机制相当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以上的测试过程中,aigo P7000固态硬盘在无主动散热措施下的发热情况为46℃左右,最高约64℃。以80℃上限来说,并未触及温控上限,可以放心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盘当然是最完美的,那么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又如何呢?搬运一些资源让aigo P7000固态硬盘的空间填充到42%,然后分别使用CrystalDiskMark和TxBENCH再次进行测试。最终顺序读写结果与空盘并无太大差异,区别只在SEQ1M Q1T1有些波动,也就是在持续读写大文件的速度上有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到AS SSD Benchmark后可看到各项分值均无差异,4K依旧保持着读写87MB/s和224MB/s的写入,并不因脏盘受到太大的性能衰减。而转到ATTO时,大量小文件的写入与读取出现下降,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只要是“脏盘”,都会略有一些影响。

除了传输文件更高效以外,换成aigo P7000固态硬盘后还能带来别的什么优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戏体验提升是最能体现高速SSD固盘优势的。如《刺客信条》这种沙盒游戏,在常规的机械硬盘上,从载入游戏到读完进度条,总时长在20秒左右,而将游戏移至aigo P7000固态硬盘中时,载入速度只需要6秒,两者的差距立竿见影,速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如果文件较小或游戏是小制作时是不足于拉开两者差距的,特别是同样为NVMe协议时,也只有在3A大制作上才有几秒的区别。例如《极品飞车》载入地图时,就会从原先的37秒,缩短到33秒。但你要说开个LOL,那么几乎也就半秒不到的差距。

另外,aigo P7000固态硬盘的规格已符合PS5外置硬盘的要求,只可惜我一直没有抢到,等到手后会再开篇测试一番。

国民好物

国民好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到手的外包装来说,aigo P7000固态硬盘延续了之前P系列的设计,也可以说包装盒还是那个盒,只不过正面贴了一张2TB M.2 NVMe的标签。如果要知道盒内的具体型号,可翻到背面,通过镂空视窗来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部的配件也保持着原先的配置,说明书加螺丝钉,毫不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aigo P7000固态硬盘依旧为M.2 2280规格,不过却是双面PCB设计,毕竟容量提升到了2TB,单面可放不下那么多闪存颗粒。因为从单面升级到了双面,所以可能不能适配到某些轻薄本中,建议在购买前先拆机确定一下笔记本的内部空间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口方面,aigo P7000固态硬盘是M.2 Socket 3接口,走PCIE通道,支持NVMe协议。细看并无划痕,金手指铮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撕开标签后,我们可以看到aigo P7000固态硬盘所用的主控是Phison(群联)PS5018-E18主控。该主控采用采用了台积电12nm制程工艺,PCIe 4.0x4通道,持第四代LDPC纠错引擎,兼容NVMe 1.4协议,最高顺序读写速度均突破7000MB/s,随机读取和写入也达1000K IOPS,支持最大容量为 8TB,无疑是目前最顶尖性能的主控芯片之一。此外,在主控旁边的电源芯片,同样是来自Phison(群联)的,其型号为PS6108-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go P7000固态硬盘的两面各板载了一颗DRAM颗粒,颗粒编号为“H5AN8G6NCJ RVKC”,来自SKHYNIX(海力士)品牌,单颗容量为1GB,一共组成2GB的缓存容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颗粒方面,aigo P7000固态硬盘的NAND颗粒型号为“IA7BG64AIA”,这应该是Phison(群联)自封的。两面加起共计8闪存颗粒,组成2T存储空间。

写在结尾

写在结尾

一顿测试下来,可以看到aigo P7000固态硬盘在各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读写速度也达到甚至超出了官方标称值,而在脏盘状态下,也能保持性能无较大衰减。

过硬的体质与优秀的表现,符合其满血PCIe 4.0固盘的定位,就如同他的编号P7000一样,顺序速度确实稳妥的达到7000MB/s,充分展现了国产品牌的强大实力,而且提供的还是5年质保品质。

唯一缺点的地方就在于散热上。既然自身不配散热马甲,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在标签上多做文章,如改用铜箔散热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