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驻村工作的关键,为将驻村“七项任务”做实走深,让“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见效,驻米林县卧龙镇仙村工作队积极践行“办小事、帮小忙、解小忧、惠小利”的“四小”工作方法,做深做实全年驻村工作。

“办小事”,做群众的马前卒。都说“群众的小事就是大事”,如何解决仙村群众的零碎琐事,是驻村工作队的首要任务。

“我家两个小孩的残疾证能不能从昌都转到米林?”

“队长,我在昌都办的银行卡掉了,能不能在卧龙镇补办?”

“书记,我家水管漏了,可不可以补一下?”

“我家电线坏了,怎么办?”

仙村是米林县三岩搬迁安置点,诸如此上的问题比比皆是。驻村工作队每当遇到此类问题都是及时了解,专人包干。配合驻点随迁干部,从昌都原籍和米林县同时快速“双边”质询,办理办好群众琐事。

“帮小忙”,做群众的家里人。从“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开展以来,驻仙村工作队思想重心就由“局外人”向“家里人”转变,切实做到懂民意、暖民心。

2021年7月3日,三岩安置点村民扎西拉珍在林芝市人民医院生下一个孩子后,患上急性白血病等疾病。其丈夫仁增俊美还在波密二监狱服刑,家中无人照顾,且无法担负治疗费用。工作队在掌握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乡镇领导,同时安排乡村振兴干部扎西前后陪护8天,并在第一时间为扎西拉珍筹集13万余元医疗费。在这期间,镇领导与工作队多次看望慰问扎西拉珍。最后,三岩安置点监督主任四郎的一句“不是亲人甚似亲人”诠释了工作队的躬体力行。

“解小忧”,做群众的调味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驻村工作队做不了杜康,但可以充当群众生活中的调味剂。驻仙村工作队秉着自身的工作经验和较之群众更多的常识。利用饭后时间前往群众家中聊聊天、唠唠嗑已成习惯。

2021年6月,工作队在跟村民聊天时,偶然间了解到阿牛老两口最近闹矛盾,导致阿牛离家出走1天。工作队了解后,第一时间联系上了阿牛,并确定其在米林县城,工作队驾车将其接回村里。在老两口家中以晚辈的身份劝说:“你们这是更年期到了,心烦意乱、脾气大是很正常的,都是老夫老妻不要让我们年轻人看笑话”。经过工作队的耐心劝说,老两口脸上又绽放出了慈祥的笑容。

“惠小利”,做群众的贴心袄。“惠及当前,利及长远”不仅要体现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更是要扎根于乡村振兴工作中。仙村驻村工作队始终牢记人民群众的利益,利用各类党建活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等形式,摸清群众的所想、所思、所要。

今年4月以来,驻仙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两委”举办大型基层党建活动3次,收集群众意见9条,为群众发放大米、面粉、保温饭盒、水壶、洗洁精、洗衣粉等物品800余件。

5月10日,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前往县有关部门汇报,三岩搬迁安置点水坝施工项目正式开工,目前施工项目有序实施。

7月9日,米林县委副书记、县长多吉扎西同志前往仙村调研时,工作队与村“两委”及时将村民群众希望修补仙村出村道路的意见及时汇报。在取得县长同意后,现已开始安排道路修补的前期工作。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中国经贸法治融媒体中心

责编: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