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9月14日讯 传统城市管理多采用现场执法方式。如果当事人拒不配合,很容易发生“执法冲突”,且无法顺利完成调查取证、履行义务、缴纳罚款等办案流程。特别是对占路经营、沿街商铺跨门经营等违法行为的当事人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时,很容易激化矛盾,引发执法冲突。

为进一步提升综合执法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破解“执法冲突”难题,即墨区综合执法局将“非接触性执法”方式作为2021年改革创新重点课题予以推进,通过运用视频监控自动抓拍、大型无人机巡查、影像摄录等渠道,实现在当事人“零口供”情况下完成固定违法事实证据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效破解“执法冲突”难题,助推综合行政执法提档升级。2021以来,我局通过“非接触性执法”方式完成立案50余起,收缴罚款80余万元。

探讨适用范围,确保非接触性执法的可行性。

通过多次探讨研判,确定首先在流动摊贩无照经营、沿街商铺跨门经营、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建筑渣土车运输过程撒漏等违法领域实施非接触性执法模式,以上领域违法案件的特点是违法数量多、频率高、罚款额较低,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经常发生。通过开展非接触性执法,运用视频监控自动抓拍、大型无人机巡查、影像摄录等渠道,实现在当事人“零口供”情况下完成固定违法事实证据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既可以提升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执法效能,又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基层执法中的矛盾和冲突。

建立信息数据库,为非接触性执法提供信息保障。

为了更好的开展“非接触性执法”工作,区综合执法局城区执法中队分组开展周密详细的调查摸底,对城区流动摊贩、沿街商铺、建筑工地等,分类建立信息数据库,采集行政相对人详尽信息录入办案系统;同时对接区市场监管局共享个体经营商户信息。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当事人名称、地址、机构代码(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一旦启动立案程序可依据执法信息库确定违法当事人信息。2021年以来,共登记并导入执法信息数据库的个体工商户、法人等执法对象信息达5万余条,为非接触性执法提供信息保障。

坚持科技赋能,不断拓展非接触执法证据收集渠道。

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资源、大型无人机巡查台账、影像摄录等渠道,及时发现违法线索,截取并固定事实证据。一是建立街面经营秩序自动抓拍系统。针对游商浮贩、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工作难点,通过与公安天网工程联网,筛选、设置525路视频监控,24小时全天候运转,基本实现城区道路全覆盖;2021年以来,视频监控自动抓拍问题2万余条。二是建立无人机违建、工地防控系统;为进一步加大违法建设、工地扬尘等巡查力度,我们学习“上海经验”和“苏州经验”,将无人机“航拍技术”和“百度图像智能比对技术”运用到违建防控、工地巡查。大型无人机在巡查某个区域时会记录该区域的基础数据,将最近一次采录与前一次采录数据做比对形成疑似图斑,为非接触性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21年以来,通过无人机发现问题并责令整改130余起,立案查处30余起。

加强装备配置,为非接触执法提供执法保障。

新增配发执法记录仪100余台,达到100%配备率,执法人员外出执法时一人一部、随身携带,实现执法过程全记录;开发移动执法APP,通过手机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案件审批,大大缩短案件办理时间;购置移动执法箱12台,装配笔记本电脑、扫描仪、测距仪、录音笔等设备,主要用于户外办公,实现现场取证,现场打印文书等功能,提高执法效率。

更新执法办案系统,有效提高非接触性执法效率。

不断更新提升执法办案系统,目前已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手段实现了网上罚款收缴,代替以前开具罚款票据让当事人去银行缴款的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执法办案效率。新行政处罚法的实施,为电子送达提供了法律依据,区综合执法局顺势而为,积极探索电子送达模式,让当事人“少跑腿、不跑腿”,切实提高执法效率,有效破解“执法冲突”难题。

通讯员 国钰 马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