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来的“铁”

古代最早使用的铁,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陨铁。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了多次陨铁降落事件,如公元前368年(秦献公十七年),公元1064年(北宋治平元年)等。截至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发现了许多陨铁制品,我国到目前为止也发现了一些古代陨铁制品,有名的包括1972年河北藁城出土的商代的铁刃铜钺和1977年北京出土的铁刃铜钺,以及河南三门峡出土的西周铁援铜戈等。经过科学检测,这些铁器的年代都是在历史上正规铁器出现之前,成分属于陨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好用,开始炼铁!

钢和铁不是一回事,不过钢铁的最基本特征是它是碳和铁这两种元素的合金。处于含碳量中间位置的钢,又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等等。我们平时常用的钢基本停留在0.76%含碳量这个位置附近。

钢铁的分类来看,最好用的是钢,但是钢是不能直接提炼出来的,人类必须通过铁来炼钢,相应的就有两种炼铁方法,一个是块炼铁技术,比欧洲早了1900多年。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铸造业非常发达,采矿、鼓风、冶炼等技术都很先进。在这个基础上,冶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由于早期的冶炼技术低下,炼炉很小,鼓风能力也不强,无法使矿石充分熔化,因此只能炼成海绵状的熟铁块。在海绵铁中还含有很多杂质,需要经过反复煅打才能得到较纯的铁块。如陕西宝鸡益门出土的春秋时期金柄铁剑,以及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玉柄铁剑,还有内蒙古鄂尔多斯出土的春秋铁器等等。

另一种冶炼的方法就是生铁冶炼技术。这个方法在古代是中国所独有的。因为我国青铜时代留下了很好的冶炼炉子和一整套的陶范铸造技术,可以直接嫁接用来炼铁。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出土的炼铜炉,经过整体复原之后将近4米高,考察它的结构,证明其完全符合现在高炉冶炼的要求。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生铁制品,是公元前8世纪在山西曲沃天马—曲村遗址发现的两件铸铁器残片,以及江苏六合程桥出土的铁丸(公元前6世纪—5世纪)。到了春秋末年战国初期,更多的生铁冶炼制品出现了,分布的地点则是中原以及中原周边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炼着炼着 炼成了百炼钢

东汉于吉在《太平经》里有一段描写铸名剑莫邪的记载,其中就提到铁烧冶成水,然后就是良工万锻之。炒钢技术出现在神州大地,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炒钢被称为是“震撼大地”的发明,近代工业革命中的一些基础内容,比如制钢等都是来源于此。

汉代出土钢刀上常常刻有“卅炼钢”、“百炼钢”等字样。就是把块炼铁放在炽热的木炭中长期加热使其表面渗碳,再经过锻打成为渗碳钢片,又把渗碳钢片对折锻打多次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是将炒钢经反复折叠锻打变形而制成的钢。其特点是反复加热锻打。多次反复锻打可排除钢中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从而使其成分趋于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即成百炼钢。

魏晋时期是百炼钢的鼎盛时期。曹植《宝刀赋》盛赞说用这种技术炼制的宝刀可以“陆斩犀革,水断龙舟”,实在是锋利的可怕。而吴主孙权有三把宝刀,据说有可以通神辟邪的作用,锋利那就更不必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