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点评别人作品时,经常会说两句话:

1 “开车/坐车时别拍照。”

2 “参观展览时别拍片。”

(¬ -̮ ¬) 哼~

其实不是真的不能,而是我觉得对一般摄影初学者来说,走路才是最好的拍照节奏,你有时间停下来去观察调整拍照的角度和手机/相机。

而对于展览来说,很多人喜欢拍一个人在看一幅作品,这样的画面重复太多,都快赶上烂俗的荷花片了。

但是,最近我发现在一些布置比较讲究的展览现场,其实可以探索拍出一些摄影作品。当然,不是拍别人的作品,也不是拍一个人在看展,而是去拍展场中简洁优雅的线条,和具有鲜明对比的颜色。

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角度怎样找?这样的照片怎么拍,后期怎样处理?这一堆问题的答案就在下面的文章里。

对了,其实都是手机拍的,相机上合适的镜头也能做到。

1

“空间感”去哪儿找?

在自然界中,曲线和不规则的线条比较多,较少有完全笔直的线条。但在人造建筑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建筑结构中的直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室外的建筑天台

也是这类照片常见的拍摄场所

这些直线可以将空间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区域,合理的组合与选取这些区域,就可以营造出极简而惊艳的画面效果。

但怎么找呢?

有几个容易找的位置。

「 第一类场景:墙与墙的交界处」

在两面墙的交界处,会有一条它们相交产生的墙缝……废话……而且这样的画面并不好看,也很普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如果此时在远处有一盏彩色的灯(没有颜色也OK,只要能造成差异就行),那么再看这两面墙,就会变成很有趣的对比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是我用 Keynote 画的,你可能会有疑问,这样的场景现实中存在吗?

一般的生活中很少,但是这可是展场啊,这空间本身就没复杂的结构,并且就算会有很多灯光布置,找到这样的场景绝非难事。

现场实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墙和柱子交界的地方:

当然如果碰上本身颜色就不同的墙壁交界,那直接拍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你看,理想和现实,其实很近。

「 第二类场景:门、窗 」

各种艺术展的建筑通常都有独特的设计,或简约现代或经典别致,而门通常都是最出彩的一个地方。

但是,如果正对着门去拍,可能效果并不会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门后面会有比较多的杂物,解决办法就是从侧面去拍,杂物会被墙壁挡住,立体感也会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如果有几扇门很近挨着,那么从侧面拍就会产生一种逐步变小的透视感。前面看过的这张照片就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第三类场景:特殊的建筑结构 」

有些展场空间里,会有一些独特的建筑设计,这些 “与常规建筑不同之处” ,正是我们拍摄的好选择。

比如下面这个,是在一个墙角的地方开了一扇窗。那么,从 45° 侧面去拍这扇窗,就能获得非常独特的立体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再向前一点,拍到建筑内部更多一点空间,则又会出现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墙、门、特殊结构,就是我为你提供的拍摄建议。

知道了去哪儿找,也就知道了怎样拍,而且通常只需要拿手机或相机对准了去拍就好了。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一定不要多拍,宁可少拍。啥意思呢?

就是如果你能将画面简化到只有两种颜色,那就不要拍到三种颜色,如果能简化到只有两个形状对比,就不要拍到三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拍一扇窗,通常就别拍两扇。

当然,任何规律都可以被打破,上面说的也不总是如此。

当空间中的形状比较有规律时,可以拍到多个形状的组合。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何形状都集中在画面中轴线

特别是当画面中有人经过时,也可以形成很好的视觉中心,那么结构上稍微繁复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在艺术展的观展空间里,其实足够我们找到很多可拍的画面。

但,拍完就完了?怎样调整才能更好呢?这就要涉及后期修片了。

别担心,我会尽量简单来讲解。

2

后期修片:别管什么细节

没错,因为这篇文章讲的 “立体空间切割法” (好拗口我差点忘了怎么写),其实我们需要把更多关注点放到画面的明暗对比和色彩和谐上,而对于传统照片中看重的细节、锐度,其实可以不那么重要。

具体怎么做好呢?

我还是以一张照片为例子,用修片过程中几个关键步骤来说明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图惨淡啊~

用的的 App 还是 Snapseed ,用到的核心工具是:透视、曲线、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透视 - 解决任何一点点的歪斜和不对齐

相比同样能起到校正歪斜作用的旋转工具,这里我更推荐透视工具里的「旋转」选项。

因为手指滑过同样距离下,透视调节改变的画面幅度更小,简言之,就是透视调节更加精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面上也会出现网格线可以作为对比的参照

当然,如果你的照片中不仅有歪斜问题,还有更复杂的变形,那么还可以使用「自由」调节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旋转和自由是我最常用的两种调节模式

自由模式下,拖动画面任意位置(通常是四角)来改变画面,总之目的只有一个:让画面中的线条横平竖直。

曲线 - 让颜色更加鲜明

虽然 “立体空间切割法”(再一次差点忘记这几个词儿的顺序)主要是表现空间感,但是色彩也是画面的重点。因为鲜明和谐的色彩,可以增强空间中不同平面的对比,让画面的立体感视觉冲击力更强。

为此,不同色彩的原片其实调节起来会千差万别。这里举的例子只能针对这一种场景,但是,我也可以从中略微总结出一点小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就是你除了调节 RGB 通道外,最好去分别调节红绿蓝三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通道的方法是点击左下圆点符号

并且总的来说每个通道都基本上是不同程度的 “S” 形调节,也就是在曲线上打左、中、右三个点,左侧下压、中间基本不动、右侧上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画面中的色彩会更为突出。

注意,这里我要强调:每通道曲线的调节幅度都不同,具体调节到什么幅度,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观看,用大脑去判断。

局部 - 解决调色带来的断裂和亮度问题

手机拍摄的照片,甚至一些相机拍摄的照片,都容易在曲线调节后出现色阶断裂,也就是画面中出现 “断层” 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局部工具中的「结构」选项,进行向左滑动的负向调节,其实这很类似 PS 中的 “高斯模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模糊之后,你会发现这一区域的亮度可能会降低,色彩会变淡,因此还需要上下滑动手指,略微提高「亮度」和「饱和度」选项的参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那句话,具体参数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观察与判断。所以我经常说,即使对于修片,参数也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每一张原片的情况都不相同。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给你的摄影秘术:立体空间切割法 ~ (¬ -̮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切切更健康~

希望你也能学会,然后在观展的时候,知道去拍什么,又怎样去通过修片让照片变得更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摄影讨论群请加

cameranote5

暗号:一点讨论群

会有专人引导入群

读书美

我的《手机摄影笔记》

一场脑洞大开的奇幻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