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玉柱,石油地质专家,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辽宁省北宁市。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任地矿部塔北油气联合勘探指挥部指挥兼专家组组长和国家储委油气专委委员,现任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

9月13日,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召开专场报告会。会上,康玉柱院士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参与的重大勘探项目,尤其是沙参2井实现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的故事,展示了中国石油行业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1980年初,主要地震队被安排在塔北沙雅隆起作区域大剖面和开展1:20万重力普查。为加快勘探进程,康玉柱主持先在塔河南跃进一号重力高点上部署了跃参1井。该井于1981年6月打到上古生代二叠系,因泥浆供应不上被迫完井,井深4747.18米。见到600多米厚中生界,其中有310米厚的生油岩。跃参1井获重大地质成果,证实了塔北地区不但有中生界还有古生代。借助这一发现,人们打开了认识塔东北地区油气前景广阔的大门,坚定了在该区找油信心和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年多勘探,在沙雅隆起通过地震发现了雅克拉古潜山构造,经过加密地䨢测线圈定了构造高点。1983年8月,康玉柱主持在雅克拉古潜山构造上部署了沙参2井(帚状构造带,位置十分有利)。1983年8月12日,沙参2井正式开钻。1984年8月中旬,该井打到5363.5m,见到了古潜山风化面,并取得小量白云岩岩芯,但未见油气显示。同时,还发生严重井漏,漏失1000多方泥浆。当时,钻井工程领导等提出要求停钻完井。康玉柱了解情况后,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他组织召开了讨论会,并请局党委书记徐生道和副局长骞振斌参加了会议。会上在要不要加深的关键问题上,康玉柱提出:决不能停钻!至少再打100m!理由有三:一是现有白云岩还不能确定地质时代,地质任务尚未完成;二是该井在3800多米见到油砂,这油很可能是从深部运移上来的,油气还在下面;三是,根据我国古潜山油气藏特征,古风化壳有油不一定在表面,往往在古风化面下一定深度的风化淋滤带内富集。这个意见得到了参会人员组领导的支持,决定加深钻井!

经过堵漏,下7〃技术套管后,1984年9月22日,沙参2井只加深了28m,即5391.18m,就发现强烈井喷,喜获高产油气流,日产油1000方,天然气200万方,实现中国古生代海相开天辟地的油气首次重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参2井油气突破的对我国石油工业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了我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首次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开辟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新纪元,甩掉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无油气的帽子,是塔里木油气勘探新转折,为我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大会战的序幕,才出现当前油气勘探的翻天覆地的大好局面。

台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学子们专心致志地从康玉柱院士的报告中汲取着知识和力量。正是石油科技工作者一次次的坚守,让我国从贫油国家到拥有自己的石油工业,正是这样一次次的突破,成就了我们国家的今天。这不仅是在印证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也让他们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体会到了一个科学前辈的担当和作为——这样的一堂特殊的课程,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