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松喦(1899—1985年)江苏宜兴人,又名松岩、松严,号芑庐主人。1957年为江苏省国画院首批画师,生前任江苏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生前政府为其出版个人画集颇多,拍摄专题纪录片3部。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均收藏或陈列他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书香门第,承袭家学

1899 年

钱松喦(yán)出生在

美丽的江南小城宜兴

小名松伢,寓意松树长青不老,意义吉祥

因“伢”字与“岩”谐音,改名“松岩”

后来改为结构更为优美的“松喦”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幼年时期家境虽不富裕

但书卷气息浓郁

祖父、父亲均以教书为生

秀才父亲是他的绘画的启蒙老师

童年的他白天常在草地上仰观山川

夜晚便独自挥毫

家乡“鹅溪”的秀美山川

深深滋养了他的心田

与同龄人相比他所练就的

可谓是承袭家学童子功

后 来 受 胡 汀 鹭 影 响

钻研石涛、石溪、唐寅、沈周画艺

并 接 触 西 画 技 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又临摹唐寅、石涛笔法

兼收宋、元、明、清各家之长

并融会贯通,自成一格

青年时代创作的《寿相图》和

《山水》便入选了民国第一届美展

一 时 传 为 美 谈

这样的经历不仅为钱松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奠定了他的艺术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万里写生 ,艺术高峰

钱 松 喦

是一个早熟晚成的画家

五十岁以后的他

才正真的进入了艺术的高峰期

1957 年

他从无锡师范调至江苏国画院任画师

并 定 居 南 京

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扬起了

传统中国画如何反映现实生活的风帆

走上了艺术的探索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钱松喦满怀着无限的创作热情

与傅抱石等画友做了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

这次写生无异成了他艺术的催化剂

他过龙门、攀华山、

游圣地延安、看西安碑林

登秦岭、观峨眉、

嘉岭怒吼、巫山云雨,尽收眼底

出洞庭、入三峡、

沐湘江风雨、瞻领袖故居,满载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松喦 红岩

写生归来的他亢奋之情溢于言表

创作的激情如喷薄欲出的旭日

从 此 胸 襟 大 开,气 局 拓 展

创作了一批惊世骇俗跃然纸上的佳作

如《红岩》《常熟田》《三门峡》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松喦 常熟田

1964年

在北京举办个展时

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华君武

赞誉他的作品是

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新样板”

钱松喦以其高品位的山水画艺术

屹立于20世纪中国画坛

他以浑厚、沉着、刚柔兼济的画风

与傅抱石的奔放、酣畅、天风海雨式的画风

恰成鲜明对照,谁也不能代替谁

共同开拓了新金陵画派的艺术雄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 所 周 知

作 画 贵 有 个 人 独 创 精 神

但独创必需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这犹如从不能走路到能走路

需要有扶扶拐棍一个过程

会走路,拐棍就转化为包袱

那时就必须丢开拐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承传统是为了创新

成为传统的必然是旧的

旧 和 新 是 辩 证 的

创新必须推陈,推了陈就出了新

如 果 手 中 无 陈

便没有资格说推陈,也没有新可出

先接受传统创新是辩证的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 承 传 统

在学习阶段的第一步不可缺少临摹

如果只看看古画,读读古人画论

传到你眼中,还不能成为画家

一 定 要 传 到 你 手 上 来

才 允 许 你 是 一 个 画 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能传到手上来?

非 通 过 临 摹 实 践 不 行

对临摹十分严格,但临摹是学习不是创作

今天钻进去,明天还要跳出来

不钻进出,永远在门外,谈不到跳出来

借古人摆一个渡,渡过了河

就可丢了这只渡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

应该有所选择

拜最好的古人做老师

先以一个人上手,在旁通博览

多多临摹几家,唐以前不必谈

可从宋元人中去寻师访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初学山水,那时见识不广

没 有 一 开 始 学 宋 元

仅从明·沈石田学起

当初一般老先生讲

沈 石 田 沉 着 简 练

没有习气,易于初学

山水画,关仝、董源、李成、范宽、

元四家、明四家、董其昌、

石涛、石谿以及四王都可临摹

一 般 人 不 赞 成 四 王

平 心 而 论

四王在笔墨方面还是好的

但是只有形式,抽去了现实性

并且因袭到底,当然不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行的

我对石谿、石涛摸过一段时间

但不赞成初学者开头就学习他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摹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

必先把古拿到手里,才有权谈到用

青年人想要自成一家,独创一格

应 该 有 这 雄 心 大 志

但 不 要 性 急

先 把 根 底 培 植 得 深 固 一 些

自 然 会 欣 欣 向 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对齐白石画的大刀阔斧

雄伟奔放很感兴趣

要知道他在古人队伍里翻过不少筋斗

他甘愿在青藤、八大、

石涛、吴昌硕门下“饿而不去”

他效法郑板桥甘为青藤“走狗”——

当然不是永远做古人“走狗”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但要跟古人学

还要跟民间艺人学

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

汉画砖、汉画石刻,汉魏造像

以及民间剪纸木刻

这许多瑰丽古朴、生动简练的作品

都是上上的“营养品”

能够多多吸收,保证你会“健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范本,一点一画

都不能轻易放过

眼看手追心得,边临边想

细细揣摩:古人为什么这么画

不要贪多不嚼不碎,守牢一张范本

耐心地临上它十遍八遍或几十遍

万不能临一遍丢一张范本

如在业余搞画,挤不出这许多时间

可择一角、一部分、一石、一树、

一花、一叶、一个人面、一个衣袖反复临摹

要沉住气,初学或许会不耐烦

这是必然关口,当你尝到了滋味

自 然 会 欲 罢 不 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一曝十寒”,宁可少些

但要精些,万不可油滑

要有长远打算,有信心,不求立刻见效

不过经过一个阶段再求提高又会觉得苦闷

那时要咬紧牙关冲过去

或换一个方式试试

或干脆暂停,隔开一个时间在临

范 本 最 好 是 真 迹

今 天 条 件 有 限

比我幼年时只有石印画册

及后始有模糊的玻璃版画册要幸运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古人,一开头必先拣好的临摹,

万里长征,第一步就要踏正方向,

如果走了歪路,

退回来再走,非但浪费精力和时间,

恐怕先入为主,习惯成自然,

功力越深,越退不回来。

所以“慎始”两字,是传统的学习好经验。

画得好坏,最后评价,

不取决于功力的深不深,

要取决于路子走得对不对,

当然功力也是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业务,不单是一开头要强调学习,

而且要始终不懈的学习——学到老。

很多老画家,老停留在一点上,

不能再进,这叫做“结壳”,

好像一条蚕,最初辛勤吐丝,

久而久之,却又作茧自缚,

封闭在茧壳里,

画家的艺术生命也就寿终在“壳子”里,

所以又要学蛾子从茧里面钻出来,

并且一经钻出来就变了。

已不在是蚕,而是添了双翅膀的蛾。

画家就应该这样不断地钻出“壳子”,

不断自我革命,不断地变,

不 陷 入 经 验 主 义

才能永远保持艺术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看石涛的画,一生是多变的

有粗,有细,有湿笔,有枯笔

多变化不等于不要个人独特风格

石涛的画,尽管面目多变,石涛终是石涛

初学者还是要先学习蚕的辛勤吐丝

且 不 要 怕 “结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必须透过时代面貌、具体的现象

进一步抓住时代的精神本质

否则,停留于现象的罗列

用一辆拖拉机、一座水库

或者几条高压线来说明时代性

便 觉 得 庸 俗 肤 浅

拖拉机、水库、高压线是新事物

是需要画,问题是如何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画一幅《陕北江南图》,

在面貌上把陕北画成江南并不难,

画出原来贫瘠的陕北

为什么能够变成今天富庶的江南就比较难了。

其中必有道理,

这个道理即是时代精神的典型例子,

作画应该在这个道理中找点子。

我们深入生活还要开动脑筋,

并且对新时代具有高度的热情,

才能钻得进,透得过,

不停留于现象的刻画;

否则,只能把拖拉机、水库、高压线当做“万金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映现实的山水画中尽可以不画一个人,

但山水终是人的世界,不能与人无关。

从古到今,社会制度改变,

山水面目也随之改变,

反映现实的山水画也不得不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要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

凡是成为一个风格,

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之力,

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共同喜爱的积累,

千百年来无数画家根据人民的喜爱,

辛勤劳动积累而汇成这个风格。

所以要继承传统发扬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气派是什么气派?

是 伟 大 的 气 派 。

如果反映伟大的祖国

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里

没有伟大的气派,是不相称的。

作品中要有伟大气派,

首先作者自己要有伟大的胸襟、

伟大的抱负、伟大的思想。

什么思想最伟大?

除掉无产阶级思想还有别的思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齐谢赫提出“六法”

作为绘画创作和评论的法则,

中国画学理论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六 法 是:

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

六、传移模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以骨法用笔、应物象形

为绘画造型的主要技巧

应物象形又和随类赋彩、经营位置

构成艺术表现三个基本技巧

最后传移模写是复制工作

但可作为继承传统属于学习方面而言

其中唯有第一项“气韵生动”是最重要的一项

是总的艺术效果,艺术的最高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韵”二字过去解释分歧,

不易明确,今天通过马列主义方法的整理,

一般应指精神方面而言。

谢赫六法是继承顾恺之传神论而来的,

最初也是对人物创作和评论而提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人物画谈“气韵”应该是指神风貌,

亦即是人物的内在本质,

在画面上“生动”地表现出来,

后来已经作为人物山水花鸟一般创作和评论标准。

这基本上是符合现实主义法则的,

国画一直沿着这个现实主义道路发展着,

而成为我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