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物是人类在文明交替中留下代表过去的工艺,文明,艺术的遗物和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文明变迁的工具之一。除了历史价值,文物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而提到中国文物,人们便会感受到具有独特美丽,含蓄庄重之美的东方韵味。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巴黎红楼,他被众多去法国游玩的旅人称为“中国塔”。这座中国风格建筑的所有者就是卢芹斋——二十世纪初在国际上有名的中国古董商人。

对于卢芹斋这个人,大家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中国流于海外的文物古董大都经过卢芹斋之手,是一个典型文物贩子,而另一方面也是卢芹斋坚持对文物的研究和宣传,让中国古董走入了世界舞台。他不平凡的经历中还包括他混乱的婚姻生活娶了15岁的娇妻,却与36岁的岳母暧昧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到的艺术鉴赏眼光

卢芹斋,浙江湖州人,由于当时的社会动荡,一家人逃到了上海生活。那时中国正处于乱世,在这期间卢芹斋发现了商机。于是卢芹斋来到了法国,开始了文物倒卖的行当。1902年,卢芹斋在玛德莱娜广场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公司——东英公司,由于个人资金周转能力不足,所以这家公司并不是卢芹斋自己的产业。

此时市场上有大量的中国古董,清政府的土崩瓦解成全了整个文物古董市场的繁荣。王宫里的古董都被运出来典当,同时卢芹斋和吴启周在上海成立了私人古董出口公司——卢吴公司,用来接收这些古董。由于那时精妙的中国古董还没有打开西方的市场,所以这一次试水的结果并不如意。但这也是卢芹斋日后发展的基石。

首先卢芹斋刻苦学习了古董鉴赏识别的要点,再加上他与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所以卢芹斋在法国古董界打响了自己的招牌。1908年卢芹斋在巴黎9区建立起来了自己的第二家古董公司——来远公司

据当时的买卖记载,现阶段流传于海外的中国古董,很大一部分都经过了卢芹斋的倒卖,其中最有名的包括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心打造的“文物帝国”

虽然这么多的中国古董文物被卢芹斋倒卖到了西方,流传在外,但是卢芹斋却没有收获太多的骂名。因为大家也知道,中国古董的价值离不开卢芹斋在西方的宣传和包装,所以在某个角度来看,卢芹斋对于中国文物的价值提高有着不小的贡献。

倒也不是功过相抵,但卢芹斋的确担得起“艺术使者”的称号。在倒卖文物的过程中,卢芹斋从中捞到了不少的利润,豪华的“巴黎红楼”就是卢芹斋在法国发展顺利后兴建的。

在这座巴黎红楼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中国多少年的沧桑岁月留下的艺术和美。就在那幢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来往游历的人不在少数。即使从未来到过中国,也能在这楼阁之中感受到中国文物的美丽,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建筑艺术。

文物倒卖一直是不合法的,但因为卢芹斋有老东家在背后撑腰,所以这些年里一直无视法令,肆意买卖。终于在1948年7月29日这一天,卢芹斋的文物买卖行为遭到了阻止。被扣押的十七箱文物是卢芹斋准备了好几年的货物。这些国宝级古董没有流出国外,卢芹斋的倒卖生意也算走到了尽头。

此时的卢芹斋已经年过七十,这一次的扣押让他明白自己的古董事业进行不下去了。不过一生都在古董文物中穿梭,也受到了惠待,在自己的事业上没有什么遗憾了,就此卢芹斋退出了古董交易这个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混乱的婚姻家庭关系

卢芹斋的婚姻关系要从1908年说起,那一年卢芹斋开的文物店旁边有一家帽子店,而这位帽子店的店主名叫奥尔佳。奥尔佳很小就在巴黎找了一份佣人的工作。在她十九岁这年,她的雇主诱奸了她,之后奥尔佳便有了身孕,并且诞下了一个女孩,玛丽·罗斯。

之后,奥尔佳的男雇主对奥尔佳还算是不错,有了女儿后,还为奥尔佳开了一家帽子店,两人一直保持着情人的关系,只因为奥尔佳需要有经济来源以保证母女二人的生活。

奥尔佳的遭遇是不幸的,所以她更期待邂逅一段爱情。在与卢芹斋相遇后,两人相互吸引,双双坠入爱河。虽然遇到了自己的喜欢的卢芹斋,但当时卢芹斋的生意还没有很好的起色,奥尔佳还是不愿意舍弃她的另一个情人给她提供的生活。

于是卢芹斋和奥尔佳两人商议后决定将奥尔佳的女儿,也就是15岁的玛丽·罗斯嫁给卢芹斋。那时的玛丽·罗斯年纪尚小,一切事情都听母亲安排,于是这一对新人于1910年12月29日举办了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后,玛丽·罗斯一心想成为一个好太太,可是在她和丈夫之间,却总有一个奥尔佳。玛丽·罗斯一直生活在母亲的管控阴影下。奥尔佳总是声称自己是玛丽·罗斯的“监护人”,并以这个身份替她签字管理家庭。同时奥尔佳还有有卢芹斋文物店里保险柜的密码,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管控下,玛丽·罗斯的精神也出现了问题。

卢芹斋的家庭成员里还有他的四个女儿。玛丽·罗斯为卢芹斋生下的四个女儿虽各个乖巧可爱,明媚动人。但是卢芹斋一直保持着中国刻板老想法,认为香火一定要有男孩子来继承,即使在这么多年的国外生活也没能改变他老旧的思想。四个女儿都遗传到了她身上的中国血脉,在面貌上都能看到东方特色,可在卢芹斋眼里,他们只是四个不能延续家族的法国人。

所以卢芹斋从来不像其他父亲那样和孩子多沟通,没有教过他们说中文,也从不也没有带他们去了解中国故事,领略中国的魅力。这四个孩子一生都没能和父亲建立好关系,也从未和自己的老家湖州卢家有过联系。这也是卢芹斋的遗憾吧。

卢芹斋的一生可谓是功罪各半,不用刻意否认他身上的错误,刻意把卢芹斋包装成中国文物界伟大的宣传家,也不必苛责他的倒卖行为,因为我们中国的古董却是在这其中获益。他戏剧的一生已经结束,留给后人的便是一地谈资。